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抓住孩子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對了

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推動力。 錯過敏感期, 可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智發展。 所以, 父母要抓住敏感期, 並順應其發展規律, 給孩子足夠的愛與自由, 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 很多時候, 不是我們為孩子做了什麼, 而是我們不為他做什麼, 其本質——就是欣賞他, 等待他自動自發地成長。

何為孩子的敏感期?這個概念是哪裡來的呢?

敏感期, 最早是由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提出來的。

所謂敏感期, 就是孩子在0~6歲這個年齡段, 由於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 突然對某種特定的事情或事物非常感興趣,

Advertisiment
甚至表現出一種狂熱的狀態, 這種狀態直到滿足他內心的需求或敏感度下降或被人為地阻止而停止。 教育研究與實踐證明, 如果孩子能順利地度過敏感期, 他的心智發展就會有一個巨大的發展。

敏感期對孩子成長的意義是什麼?

在成長過程中, 孩子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 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 並不斷重複實踐。 當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 他的心智水準就會從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由此可見, 孩子可能遇到的各種敏感期, 是他成長過程中最主要且最佳的推動力, 一旦錯過, 將會給他的生長發育包括心理發展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當孩子處於敏感期時, 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些關鍵期,

Advertisiment
並儘量提供他所需要的環境刺激, 以滿足他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 只有重視起敏感期對孩子生命的影響, 我們才能給予他正面的影響, 才能讓他“順理成章”地健康成長。

孩子敏感期出現的時間有規律可循嗎?

蒙台梭利根據對嬰幼兒的研究與觀察, 將孩子的敏感期分成9大類, 也有相應的參考時間。 不過,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有的孩子的某些敏感期可能很早就出現了, 有的孩子出現得就比較晚;有的孩子敏感期的表現並不太明顯, 有些敏感期剛出現就消失了, 而有的孩子的某一敏感期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 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孩子, 敏感期教育只是教育專家們根據孩子所共有的特點研究出來的教育方法與模式,

Advertisiment
具體的施教, 還要從孩子的自身特點出發, 要從他的實際表現分析思考。

作為家長, 我們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 從他的各種行為表現來推測他是不是進入了某個敏感期。 在孩子的敏感期出現後, 多給予引導與關愛, 善於發掘獨屬於他的特質與潛能, 因為任何一個敏感期都有可能蘊藏著孩子未來成功的可能, 我們應該盡可能地讓敏感期在孩子的生命中真正發揮積極的作用。

親子該如何順利度過敏感期呢?

在一個又一個敏感期, 孩子會做出很多令我們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 孩子所做出的看似出格的行為, 可能只是敏感期的特有表現, 我們要寬容看待, 不要因此就訓斥他, 如果實在無法忍耐,

Advertisiment
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以減弱孩子對某種行為的興趣。

事實上, 當孩子處於敏感期時, 他的各種情緒也同樣是敏感的, 我們如果能用愛給予孩子包容, 那麼他的內心就不會被不安所佔據;如果能採取智慧的處理方式, 那麼孩子就會感受到我們的愛, 他的不良情緒也許很快就會消失。 而當孩子對他自己的行為產生情緒時, 我們也要及時用愛來緩解他的情緒。 理解他的心, 適當地順從他的意願, 尊重他的成長, 這樣孩子才會更加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的潛能也才能由此被激發出來。

處於敏感期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 

簡單舉例來說, 如:孩子剛出生時, 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 卻不喜歡彩色氣球;不斷地吃手,

Advertisiment
會抓東西時什麼都往嘴裡放, 攔也攔不住。 兩歲左右會突然變得愛罵人, 說髒話。 兩三歲願意做某件事時, 會樂此不疲地重複做;如果什麼事情不合他的心意, 他就會要求重來, 喜歡關注細小的事物, 如頭髮絲、紙屑等。 三四歲時甚至兩歲多, 就會跟父母“作對”;突然變得愛咬人, 甚至是打人;喜歡捏軟的東西, 如香蕉等;喜歡玩水, 玩沙;喜歡插孔, 找洞洞;喜歡捉迷藏, 而且你找到他他才會高興;不停地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喜歡觀察別人撒尿、洗澡, 對身體非常感興趣……

這一切, 也許在父母看來是莫名其妙、無理取鬧、任性妄為和不聽話的表現, 都是孩子在不同敏感期的正常表現。

孩子敏感期的常見問題

1.孩子1歲多, 最近常愛吃手、咬玩具, 有時候還喜歡大叫,請問我們怎麼對待他才好?

孩子正處於手口敏感期,感知,探索。所以要順應他,不強行禁止。玩具多消消毒。大叫,是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吧。跟著他一起高興就好!

2.寶寶2歲,好像處在語言敏感期了,作為家長,我該怎麼促進他的語言發展呢?

在語言敏感期,寶寶會喜歡模仿成人說話、故意重複、學打電話、一問一答,說無聲的悄悄話,甚至有時會說髒話、罵人等。面對孩子的種種表現,不用擔心,不用驚訝,科學引導、巧妙應對,給他創造好的語言環境,跟他做模仿、重複的語言遊戲,為他未來的表達能力奠定基礎,從而説明他順利度過語言敏感期。

3.當孩子在敏感期中的時候,家長是否應該順應她?如果她是在無理取鬧,家長應該怎樣教育?

敏感期的教育原則之一就是要順應。孩子的任何一種行為背後一定都有他的原因,所謂“無理取鬧”是我們成人的理解,孩子並不這麼認為。所以要找到背後的原因,比如,沒有關注他的需求,沒有回應他的行為,沒有理解他的心理,沒有認同他的情緒,等等。每個孩子都是珍貴的存在,每個行為都有合理的訴求。

4.寶寶在一不高興或不如他意就打人,每次跟他說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對的,再告訴他該怎麼辦,但下次還是要打,請問該怎麼引導?

子正處於手的敏感期,“打人”、拽人頭髮都是正常表現。“打人”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練習,這會讓他體驗到樂趣,拽頭髮也是類似情形。還有可能是為吸引父母或他人注意等。不能把孩子愛打人歸結為有暴力傾向,更不能貼“愛打人”標籤,理解他,用溫和的態度調整其行為,向他表達愛,教他學會表達愛。 

有時候還喜歡大叫,請問我們怎麼對待他才好?

孩子正處於手口敏感期,感知,探索。所以要順應他,不強行禁止。玩具多消消毒。大叫,是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吧。跟著他一起高興就好!

2.寶寶2歲,好像處在語言敏感期了,作為家長,我該怎麼促進他的語言發展呢?

在語言敏感期,寶寶會喜歡模仿成人說話、故意重複、學打電話、一問一答,說無聲的悄悄話,甚至有時會說髒話、罵人等。面對孩子的種種表現,不用擔心,不用驚訝,科學引導、巧妙應對,給他創造好的語言環境,跟他做模仿、重複的語言遊戲,為他未來的表達能力奠定基礎,從而説明他順利度過語言敏感期。

3.當孩子在敏感期中的時候,家長是否應該順應她?如果她是在無理取鬧,家長應該怎樣教育?

敏感期的教育原則之一就是要順應。孩子的任何一種行為背後一定都有他的原因,所謂“無理取鬧”是我們成人的理解,孩子並不這麼認為。所以要找到背後的原因,比如,沒有關注他的需求,沒有回應他的行為,沒有理解他的心理,沒有認同他的情緒,等等。每個孩子都是珍貴的存在,每個行為都有合理的訴求。

4.寶寶在一不高興或不如他意就打人,每次跟他說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對的,再告訴他該怎麼辦,但下次還是要打,請問該怎麼引導?

子正處於手的敏感期,“打人”、拽人頭髮都是正常表現。“打人”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練習,這會讓他體驗到樂趣,拽頭髮也是類似情形。還有可能是為吸引父母或他人注意等。不能把孩子愛打人歸結為有暴力傾向,更不能貼“愛打人”標籤,理解他,用溫和的態度調整其行為,向他表達愛,教他學會表達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