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歲幼兒進入幼稚園是他們走向集體生活和學習的第一步。
在剛入園的一段時間中,
幼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適應性“坡度”,
這種坡度表現在幼兒不能適應集體生活的合作與分享、對家人具有強烈的依賴性,
不能單獨進餐或偏食、挑食,
有午睡障礙,
甚至不會好好地走路等等。
而現在這種“坡度”呈現出逐年加大的趨勢,
教育者的素質和教育觀念等方面的提升有了質的變化,
而這種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為幼兒的入園適應性坡度的降低創造著條件。
可現狀告訴我們,
儘管幼稚園做出了種種外在和內在的努力,
Advertisiment
這種適應坡度還是正在逐年增加。
這不是不引起我們對這一現象的重新思考和認識。
二歲前的幼兒的教養場所主要在家庭,
父母或長輩成了幼兒主要的教育者和“同伴”,
幼兒在這種環境中是“中心人物”,
接觸的成人都是自己要求得到滿足的“俘虜者”。
從小在他的心目中應該是被關愛、被滿足、被包辦的重要物件,
因而沒有分享、合作、獨立、關心他人等方面的意識。
加之現代家庭的高樓大廈和獨立門戶減少了幼兒與小夥伴的來往和協作,
使幼兒缺乏與同齡人交往的技巧和能力。
因而幼兒一進入幼教機構,
就顯得這種環境的陌生和不知所措。
顯然,
這種家庭教養環境背景是造成幼兒入園適應性坡度的重要因素。
Advertisiment
當然,
幼稚教育機構中教師觀念、教養方式及態度也是影響幼兒較快的進入角色的因素之一。
因此,
我們向0-3歲這個階段的父母建議:
在您孩子成長過程中,
應該讓他們從小事做起,
逐漸地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意識,
不能做孩子的萬事“包辦者”和“滿足者”。
例如,
到二歲左右,
讓孩子學習獨立進餐、和成人分開睡覺。
要積極創造條件,
讓幼兒瞭解、接觸外面的世界,
同社區中條件相似的家庭建立聯繫,
使幼兒有機會與同齡人遊戲和交流,
促進其社會化的萌芽,
同時使幼兒的走、跑、跳也得到較好的發展。
當幼兒快入幼稚園的年齡階段,
父母要讓幼兒知道幼稚園是你學習本領、認識好朋友和玩遊戲的地方,
Advertisiment
使幼兒對幼教機構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和認識,
如果條件許可,
父母還可以帶孩子到附近的幼稚園看一下小朋友的遊戲活動,
這可以使幼兒的認識趨於清晰。
另外,
父母也要對現代幼教機構要有所認識,
不能以舊的觀點來看待幼教機構,
例如有些父母用幼稚園的反面案例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如“在幼兒不聽話會關到小房子裡”、“老師會撕你耳朵”等等,
這會讓幼兒產生“幼兒恐懼症”,
加大幼兒入園的適應性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