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針VS吃藥 初夏寶寶用藥5個注意點

每年季節交替都是感冒高發期。 H7N9的肆虐讓大家都陷入恐怖, 板藍根還被捧為“神藥”般被消費者哄搶。 面對感冒, 寶媽疑惑不少, 寶寶感冒了該不該吃藥?如何選擇寶寶感冒藥?寶寶感冒能用成人藥嗎?媽媽感冒了, 喂母乳感冒會傳染嗎?現在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最讓人鬧心的感冒用藥疑惑。

Q1:什麼情況要吃退熱藥?

天氣忽冷忽熱, 寶寶由於免疫功能較弱, 最易發生感冒進而出現發燒症狀。 有些家長堅決不給寶寶吃藥, 怕有副作用, 其實拒絕也不能盲目。


夏寶寶感冒用藥的五個注意點

當寶寶發燒超過38.5℃,

Advertisiment
且持續高燒不退, 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以防寶寶體內炎症惡化, 在醫生指導下採用藥物治療, 對於寶寶退燒藥來說, 家長最容易忽視或誤讀誤用的就是用法用量。 建議家長使用退熱藥物要慎重, 應嚴格按寶寶的體重或年齡服用, 要特別注意的是很多感冒藥中都含有退熱藥, 要避免退熱藥與此類感冒藥同時服用, 以免退熱藥過量, 寶寶大量出汗引起虛脫。

Q2:寶寶感冒就要吃藥嗎?

寶寶寶寶剛剛患上感冒, 而且體溫屬於正常, 可以暫不感冒藥, 多飲水, 補充維生素, 採用物理降溫。 方法一:用溫水濕毛巾, 擰得稍幹後, 擦脖子、胳膊、前胸、後背、大腿等部位, 位於肘窩、腋窩、頸部的大血管部位多擦幾下, 以微紅為適度。 這樣,

Advertisiment
水的蒸發可帶走大量的熱, 起到降溫的作用;方法二:將冷毛巾放在寶寶腦門上, 或自製冰袋枕在寶寶的枕部, 可降低腦部的耗氧量, 起到降低體溫, 保護大腦的作用。

Q3:喂藥時要注意什麼?

不同年齡的寶寶, 所吃的藥也是有所區別的。 對於寶寶感冒用藥, 一向有嚴格的規定。 通常會按照年齡, 將寶寶分為2歲以下、2-6歲、6-12歲三個階段。 最小的寶寶, 通常不許服用非處方藥, 吃藥前必須看醫生, 要買藥必須有處方, 而且這些藥都是水劑的口服藥, 服藥時可以用針管打到寶寶的嘴裡, 非常方便;2-6歲寶寶吃的藥, 雖然劑量相對大些, 但也基本上是水劑, 寶寶可用小杯子直接飲用;6-12歲的寶寶, 可以吃一些丸劑或片劑。


初夏寶寶感冒用藥的五個注意點

Advertisiment

Q4:寶寶要注射流感疫苗嗎?

眼下正是流感疫苗注射的高峰時節。 6個月到3歲的嬰寶寶很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攻擊, 因此, 如果家庭經濟情況允許, 且寶寶本身沒有禁忌症, 所有的寶寶都應該注射流感疫苗。 6至35個月的寶寶需要接種疫苗2次, 每次0.25毫升, 且中間至少間隔4周的時間。 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 特別是對雞蛋過敏就不能注射流感疫苗。 寶寶有腹瀉、發熱、感冒等症狀時, 即便很輕微, 也決不能注射。

Q5:感冒打針比吃藥強?

寶寶每次生病, 讓他嗎乖乖打針吃藥對家長來說都是件痛苦的事。 怕打針似乎是寶寶們的通病, 喂寶寶吃藥也像是打仗一樣。 針劑的風險相對較大且很痛苦, 寶寶感冒後, 無論多嚴重, 均不建議醫生給寶寶打針。

Advertisiment

用的非處方藥大多只用來緩解症狀, 例如感冒後止咳、退熱等, 這些藥品的化學成分很少會引起不良反應。 至於那些不良反應相對較多的抗生素、止痛藥, 就必須要有醫生的處方才能取藥。 取藥時, 藥劑師必須向家長明確詳細地交代好藥物的用法、用量、使用時間、保存方法、藥品有效期、不良反應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