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渴望與父母一起做遊戲

心理關鍵字:遊戲欲

遊戲玩耍是我的基本活動狀態, 在遊戲中我觀察、模仿、學習、創新和發展。 與父母一起做遊戲是我最高興、最願意做的事, 我不僅能通過遊戲學到本領, 還能增進與父母之間的親子感情。

行為描述

珍珍是個調皮的小寶貝, 讓她拿杯子喝水, 她不感興趣, 到洗澡時, 卻拿起舀水的杯子一個勁兒喝洗澡水, 一邊喝還一邊笑, 不讓她喝就哭鬧, 打她吧, 洗澡就亂得一團糟。 寶貝為什麼偏要喝洗澡水?怎樣糾正她呢?

心理分析

沒有寶貝不喜歡遊戲的, 一切活動和生活在寶貝的眼裡都是遊戲化的,

Advertisiment
所以他們常常把正經事兒和遊戲玩耍混為一談, 本來用於喝水的水杯卻被當作舀水的玩具, 能喝的水不喝, 不能喝的水卻笑著喝, 這是活潑可愛的寶貝常玩的把戲。 他們還時常自己發明創造其他豐富多彩的遊戲內容與遊戲方式, 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這一天性。 所以, 如果父母需要對寶貝有所交代和教育, 一定不要忘記用遊戲的方式給寶貝傳遞資訊, 這樣才容易被寶貝接受。

心理疏導策略

1.恢復童心, 與寶貝盡情享受遊戲的樂趣

做了父母, 既要把自己當成大人, 肩負起養育小寶貝的責任;還要把自己當成孩子, 做寶貝的遊戲夥伴。 你跟孩子說話的樣子因而變得比較誇張, 經常一副大驚小怪的樣子, 或者惟妙惟肖地模仿小動物。

Advertisiment
這就對了!寶貝希望父母變成自己的“同齡人”。 1歲前, 寶貝跟著大人玩, 1歲以後寶貝有能力帶大人玩, 這些純粹的遊戲, 讓親子間盡享天倫之樂。

2.利用遊戲培養寶貝的興趣和耐心

興趣是寶貝學習的入口, 耐心是將學習進行到底的保證。 父母要用遊戲、有趣的方式培養寶貝的興趣和耐心。 當然, 有時並不是一個遊戲就奏效, 遊戲的內容和玩法很多, 父母要變著法地多嘗試嘗試, 才能最終吸引寶貝。

3.為寶貝提供他喜歡的玩具

寶貝的遊戲離不開對玩具的把弄, 他們最喜歡的玩具有三類:父母、自然材料、生活用品和兒童玩具。 父母是寶貝最能產生互動交流的“大玩具”, 跟父母玩的時候, 寶貝最活躍、最開心。

Advertisiment
寶貝還喜歡把生活用品當玩具, 比如瓶瓶罐罐、小碗小勺, 還有樹葉、石子、沙、水、泥等自然材料, 寶貝玩它們的時候最專注、最耐心。 兒童玩具專為寶貝製作, 寶貝玩起來最好奇、最投入。 所以, 要用好這三類“玩具”一起陪伴寶貝做遊戲。

4.參與到寶貝的泛靈性☆禁☆遊☆禁☆戲中

寶貝的泛靈性是指他把世間的萬事萬物都看成有生命的, 認為它們像人一樣能吃能喝、能哭能笑, 所以故事、童話、神話、表演都是寶貝的最愛。 因此, 習慣了理性邏輯思維的成人要對寶貝的泛靈性☆禁☆遊☆禁☆戲真正接納、理解和參與。 放下成人的架子, “認真”、“嚴肅”地跟寶貝玩小貓會傷心、小凳子會說話的遊戲。

5.遊戲不純屬逗樂, 要讓寶貝從中學習現實生活能力

有不少父母認為,

Advertisiment
遊戲就是玩, 只要哄寶貝高興就行, 凡事都讓著寶貝, 結果有的寶貝養成只能贏不能輸、別人都得圍著他轉的不良習慣。 其實, 遊戲中的一切因素寶貝都當真, 所以跟寶貝玩遊戲不能太隨意。 例如, 在玩拍球等親子遊戲時, 別給孩子總是造成他勝利的假像。 因為兒童與成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他們把遊戲當成“工作”一樣對待, 要在遊戲中讓寶貝知道有輸有贏, 並鍛煉他承受輸局的心理壓力。

6.把正經事兒和遊戲玩耍有機地結合起來

對於珍珍的媽咪來說, 就要想辦法既滿足珍珍玩“拿杯子喝水”的遊戲, 又讓她漸漸習慣于正經喝水方式。 不妨嘗試下面幾個策略——

①由於洗澡時易口渴, 就事先讓寶貝喝夠水。

②浴盆裡不放水杯,

Advertisiment
放皮球、水鴨等玩具, 使她只能玩沒法舀水喝。

③如果她非要水杯, 為她演示水杯的新玩法。 例如拿兩個水杯, 示範並吸引她從一個水杯倒向另一個水杯的玩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