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胎教常識>正文

我國古代胎教學說

據《史記》記載:“太妊之性, 端一誠莊, 惟德能行。 及其妊娠, 目不視惡色, 耳不聽淫☆禁☆聲, 口不出敖言, 生文王而明圣, 太妊教之, 以一識百。 卒為周宗, 君子謂, 太妊為能胎教。 ”古人所說的胎教, 是指在妊娠期間為有利于胎兒在母體內的生長發育而對母親的精神、飲食、生活起居等方面所采取的有利措施, 以便使母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古代胎教的內容主要包括6個方面:

(1)節飲食。 飲食是母體的重要營養來源。 胎兒的營養來源于母體的氣血。 因而母親的飲食對胎兒的發育有著直接影響。 《萬氏女科》說:“婦人受胎之后,

Advertisiment
最宜忌飽食, 淡滋味, 避寒暑, 常得清純平和之氣以養其胎, 則胎之完固, 生子無疾”。 就是說, 孕婦飲食以清淡平和為宜, 魚、肉可以吃, 但不可過食。 應有所節制, 特別是不要饑一頓, 飽一頓, 甚至暴飲暴食。 假如飲食失節, 饑飽無度, 嗜食厚味, 皆可使脾胃運化失常而胎失所養。

(2)忌房事。 房事, 是指夫妻的性☆禁☆生☆禁☆活。 雖然房事為受孕懷胎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但受孕之后, 則房事必須節制, 《產孕集》說:“懷孕之后, 首忌交☆禁☆合, 蓋陰氣動而外泄, 則分其養孕之力, 而擾其固孕之機, 且火動于內, 營血不安, 神魂不密, 形體勞乏, 筋脈震驚, 動而漏下, 半產、難產、生子多疾。 懷孕以后, 首先應禁房事, 特別是在懷孕頭3個月和7個月之后。 懷孕早期, 妊娠反應常常給孕婦帶來許多不適,

Advertisiment
惡心、厭食、嗜睡、疲勞, 自身及胎兒的營養常常供不應求, 哪里還會有閑情逸志取房事之歡?7個月后, 孕婦腹大身重, 行動諸多不便, 而且胎兒即將人盆, 陰☆禁☆道變短, 房事會刺激宮頸而引起宮縮, 加之在房事中有可能將細菌帶入孕婦體內, 嚴重者會造成感染, 因而這前、后兩期, 應忌房事。 否則“分其養孕之力”, “擾其固孕之機”, “形體勞乏”, 甚而造成流產、難產, “生子多疾”。

(3)調情志。 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的一個特殊過程, 孕婦不僅生理上要發生一系列變化, 心理上同樣也會產生相應的反應, 這種心理反應過程即為古人所說的情志變化。 古人云:凡有孕之婦, 宜情志舒暢, 遇事樂觀, 喜、怒、悲、思皆可使氣血失和而影響胎兒。

Advertisiment
胎借母氣以生, 呼吸相通, 喜怒相應, 若有所逆, 即致子疾。 《增補大生要旨》中說:“除惱怒, 凡受胎后切不可打罵人, 蓋氣調則胎安, 氣逆則胎病。 ”就是說:孕婦要心情舒暢, 不要輕易動肝火, 否則會導致氣不順, 氣不順則孕胎必受影響。 《傅青主女科》中亦有“大怒小產”的論述。 可見, 孕婦的情志對胎兒具有直接影響。 故而孕婦情志舒暢, 遇事樂觀極為重要。

(4)戒生冷。 懷孕之后, 孕婦常喜歡吃一些生冷之物。 中醫認為, 這是懷孕后由于陰血下注以養胎兒, 致陰血偏虛, 陽氣偏旺。 殊不知, 生冷之物吃多了會使脾胃受傷, 嘔吐、腹瀉、痢疾諸癥會乘虛而入, 既損孕婦, 又傷胎兒, 不可不慎。 此外, 孕婦衣著還宜寬大合體, 腰帶不宜緊束, 以免氣血周流不暢而影響胎兒發育。

Advertisiment

(5)慎寒溫。 寒溫即自然界冷熱氣候的變化。 受孕以后孕婦由于生理上發生特殊變化, 很容易受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尤其是風寒之侵, 易感染疾病, 甚至危及胎兒, “胎前感受外邪, 感染傷寒時癥, 郁熱不解, 往往小產墮胎, 悠關性命, 故而注重胎前的攝養, 慎起居, 適寒溫, 甚為緊要。

(6)適勞逸。 人稟氣血以生, 胎賴氣血以養, 因而妊娠后的起居勞逸應該適量, 既不可貪圖安逸, 也不可過于勞累。 按中醫的說法, 太逸則氣滯, 太勞則氣衰。 若勞逸失宜, 舉止無常, 攀高負重, 其胎心墜, 甚而導致難產。 因此, 受胎之后, 適當活動, 使氣流通, 百脈和暢, 自無難產。 若好逸惡勞, 好靜惡動, 貪臥養嬌, 使氣停血滯, 臨產多難。 此當為忠告。 正確的做法大致為,

Advertisiment
5個月以前宜稍逸, 5個月以后宜小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