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懷孕後,常見哪些口腔疾病

懷孕後, 常見哪些口腔疾病

孕期由於飲食習慣改變和飲食不規律, 都容易使孕婦忽略個人口腔衛生, 產生蛀牙。 此外, 孕期唾液分泌的增加, 使口腔內呈酸性, 也容易生蛀牙。 王大夫提醒說, 妊娠期噁心、嘔吐的孕婦更應注意清除存留在口內的酸性物質, 可常用2%小蘇打水漱口, 以抑制口腔細菌的生長繁殖, 中和酸性物質, 保持口內的鹼性環境。

其次, 妊娠期間受激素分泌的影響, 牙齦充血腫脹, 容易引發牙周炎。 有時還會產生牙周浮腫、牙齒鬆動等症狀。

再次, 由於生理上的改變, 有的孕婦尤其愛吃甜性、酸性食物,

Advertisiment
這些食物都可能磨損牙齒, 形成敏感性牙齒。

最後, 如果懷孕前有阻生牙未拔除, 牙菌斑堆積, 阻生牙四周牙肉就會發炎腫脹。

不同孕期, 孕婦怎樣保持有口好牙

在懷孕早期(妊娠1—3月), 是胎兒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 由於這個階段胚胎很容易受到消炎藥、麻醉藥的影響, 藥物使用不當容易造成胎兒畸形。 因此在這一時期儘量避免一切的口腔治療。 但是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口腔保健, 認真刷牙, 每天要使用牙線。

在懷孕中期(妊娠4—6月)寶寶的大部分乳牙和一部分恒牙的牙胚已經開始鈣化, 孕婦應該多攝入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 當然, 為了促進機體內鈣磷的代謝和吸收, 還應補充維生素D。 若一定要治療牙齒, 此時期是較適當且安全的,

Advertisiment
但只適合做一些暫時性的、不會影響胎兒正常發育的治療。 如果在懷孕前已經進行了牙周的維護治療, 這一階段可以再進行一次牙周維護, 以保證牙齦的健康, 防止孕後期可能出現的牙齦炎症。

在懷孕晚期(妊娠7—9月)胎兒生長速度加快, 孕婦行動變得比較困難, 所以更要堅持口腔衛生習慣。 由於胎兒的增大會影響母親的體位以及子宮處於較敏感狀態, 外界刺激容易引起早產, 因此在此時期不適合接受口腔疾病的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