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懷孕3個月起可開始“母子對話”

懷孕3個月起可開始“母子對話”

關於胎教開始的時間醫學界一直存在爭議。 瑪麗醫生提醒孕婦, 不妨在懷孕三四個月起就開始和胎兒“對話”。

瑪麗醫生指出, 有研究認為, 從懷孕三四個月起, 孕婦就可以與胎兒“對話”。 由於胎兒還不具備認識世界的能力, 所以他們不能理解談話的具體內容, 但他們可以用大腦來感覺和接受母體的資訊。 在與胎兒對話時, 孕婦要讓自己的精神和全身肌肉放鬆, 精力集中、呼吸順暢、排除雜念, 心中只想著腹中的寶寶。 每天在胎兒睡醒後開始定時刺激胎兒, 每次時間不宜過長,

Advertisiment
內容要豐富點, 可以問候、聊天、講故事。 洗臉、刷牙、梳頭、換衣服時都可以不厭其煩地向胎兒解說。 最好每次都以相同的詞句開頭和結尾, 這樣可以不斷強化效果。

都說孩子是“天使”, 天真可愛招人喜歡, 但在現實生活中, 由於父母言行的影響, 一些孩子卻失落了天使的翅膀。 下面就來看看, 作為聰明的媽媽, 哪些話該說, 哪些話不該說。

1、“寶貝, 你太聰明了!”

太多的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 當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 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折、內疚感。 因此, 父母最好就某件具體的事情表揚孩子, 如“你今天的作業寫得很好”。

2、“傻瓜, 沒有用的東西!”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 某些家長會大聲呵斥, “笨蛋!木腦瓜!”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

Advertisiment
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評。

3、“住嘴!我說不行就不行!”

“寫作業去!”、“把電視關了!”… … 過於頻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聞”, 當孩子經常對這樣的命令無動於衷時, 父母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在孩子眼裡的信譽了。

4、“別的本事沒有, 玩起來可以當世界冠軍!”

父母切忌說一些嘲笑諷刺的話, 這樣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 而且會損害親子關係。 孩子會覺得父母不喜歡自己, 漸漸疏遠父母。 要知道, 最大的懲罰不是肉體的, 而是精神的。

5、“寶貝, 沒關係, 不疼的。 ”

這是許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 當孩子說“媽媽, 我怕, 打針很疼”時, 父母經常會安慰說:“寶貝, 沒關係, 不疼的。 ”這樣只會使孩子感到委屈與恐懼。

Advertisiment
較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寶貝, 媽媽知道, 打針是疼, 可是打完針後病才能好。 ”意識到自己得到理解後, 孩子的感覺會好些。 有時候善意的欺騙, 不如直接說出後果, 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挑戰。

6、“我是大人, 我可以做, 但是你不可以!”

“不讓我打架, 你們怎麼還打人?”一邊不讓孩子說髒話, 一邊卻滿口粗話地教訓孩子。 在孩子的心目中, 父母已威信掃地。 教育應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身教勝於言傳, 教訓孩子的時候, 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好吧!

7、“今天老師有沒有提問你?”“數學考得怎麼樣?”

由於希望更多地瞭解孩子, 許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學就問個不停, “今天老師有沒有提問你?”、“數學考得怎麼樣?”、“都和誰一起玩兒了?”……太多的問題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與抵觸,

Advertisiment
落個“討厭鬼”的名聲。

有效的做法是進入孩子的世界, 更多地和他們一起聊天, 在不經意中, 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許多秘密。

8、“人家小麗怎麼就能考滿分, 你怎麼就只考這麼幾分?”

每個孩子的特點和學習能力不同, 所以不可以用一把尺規衡量。 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 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 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言語, 正面積極地去教育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