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應該如何檢查診斷?

新生兒腋溫超過37.2℃或肛溫超過37.8℃時即為發熱(fever), 進一步應明確發熱的原因, 首先除外各種感染病因, 根據病史, 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一般容易診斷新生兒發熱原因, 但首先應準確測量體溫。 常規作胸片, B超, 心電圖等檢查, 除外肺部感染, 除外神經系統病變等, 必要時做腦電圖, CT等檢查。

一、新生兒發熱的檢查診斷

測量新生兒體溫常用部位是肛門, 腹部皮膚和腋下, 通常將肛溫視為深部體溫, 測肛溫時溫度探頭插入深度為3cm, 測肛溫的缺點是偶可引起腸穿孔, 這種情況極少見, 如操作謹慎輕柔, 完全可避免,

Advertisiment
測量皮膚溫度的優點是能及早發現由於環境溫度影響引起的體溫過高, 對新生兒的干擾很小, 缺點是探頭不易固定, 易受環境溫度影響。 彌補的方法是用雙面膠將探頭固定在皮膚上, 上面覆蓋反光片。

測量腋溫的優點是對新生兒干擾很小, 受外界影響也小, 兼有肛溫和皮溫的優點, 因此, 臨床上通常以測腋溫作為新生兒體溫監護, 腋溫接近深部體溫, 一般情況下較肛溫低, 若機體受寒冷刺激, 棕色脂肪分解增加, 此時腋溫偶可比肛溫高。

測量體溫的間隔時間需視新生兒體溫是否穩定和所使用的方法而定, 如用熱敏電阻為探頭的電子體溫計, 溫度探頭可固定在新生兒身體某一部位作為體溫監護, 隨時可從數位螢幕上得知體溫讀數,

Advertisiment
如用間斷測溫法應注意勿過頻, 臨床常用的水銀柱玻璃體溫計, 價格低廉且較準確, 用於新生兒應另外設計低溫讀數, 可以測得低於35℃的低體溫。

二、新生兒發熱的症狀

1、發熱程度分級:

(1)低熱:37。 5℃-38℃

(2)中等熱:38。 1℃-39℃

(3)高熱:39。 1℃-40℃

(4)超高熱:40℃以上

2、經過細緻的體格檢查, 根據一些體征能説明找到小兒高熱的誘因,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若患兒皮膚出現皮疹, 可能為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 例如幼兒急疹、麻疹、風疹等;

(2)若發現皰疹, 可能為水痘;

(3)若發現皮膚有瘀斑, 應考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亦應考慮血液系統疾病;

(4)若發現淺表淋巴結腫大, 應考慮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亦應該注意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

(5)若發現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

Advertisiment
可能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

(6)若發現口腔粘膜有斑點, 可能為麻疹;

(7)若肺部聽診聞及痰鳴音或水泡音, 是急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的體征, 肺部聽診有哮鳴音, 應考慮喘息樣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

(8)腹部有明顯的壓痛或其它體征, 應注意急腹症, 如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