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統失調和多動症的關係

1 感統失調和多動症的關係

1、感統失調通常就是綜合型的感統失調,不會是單項的;多動症的根本原因也是由於感統失調造成.具體多動還是多動症需要做進一步做多動程度的測定;再進行科學針對性☆禁☆感統訓練同時必須結合兒童成長心理才會有成效,單單參加感統遊戲是很難改善的;這類孩子通常IQ是正常的;

2、感覺統合失調兒童的某些行為表現與多動症極為相似, 主要有:好動不安, 注意力不集中:寫字筆劃或部首顛倒;計算粗心, 學習成績不好;做事或寫作業磨蹭;動作不協調, 姿勢不良;手腳笨拙,

Advertisiment
容易碰撞、跌倒;膽小害羞, 社會交往能力缺乏, 容易受挫, 缺乏自信;脾氣急躁, 愛哭鬧粘人;偏食、飲食習慣不佳;怕人碰, 攻擊性強, 喜歡招惹別人;習慣性啃咬手指甲或腳趾甲;語言發育遲緩等。

3、兒童多動症不是由單一因素所造成的疾病。 目前認為該症是由多種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會問題等單獨或協同作用的一種綜合征。 針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 如神經系統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神經生物化學、分子遺傳學以及神經心理學等基礎理論, 將是今後的研究方向。 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將對兒童多動症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

2 兒童多動症的主要表現

1、活動過多

這類孩子不但在任何場合都處於不停活動狀態中,

Advertisiment
如上課不斷做小動作, 敲桌子、搖椅子、舔鉛筆、切橡皮、撕紙頭, 拉同學的頭髮、衣服等。 平時走路愛奔跑, 輪流活動時迫不及待, 常說一些使人惱怒的話, 好插嘴和干擾他人的活動。

2、衝動任性

這類孩子情緒極為不穩, 自控能力差, 衝動任性, 不服管束, 常惹事生非, 高興時忘乎所以, 又笑又叫, 情不自禁, 得意忘形;當不順心時, 容易激怒, 好發脾氣, 使同學和夥伴都害怕他, 討厭他, 對他敬而遠之, 致使不易合群, 久而久之可造成其反抗心理, 常常發生自傷或傷人的行為。

3、注意障礙

這類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 或者注意力集中短暫, 上課時常東張西望, 心不在焉, 或貌似安靜, 實則"走神"、"溜號", 聽而不聞。 做作業時邊做邊玩, 隨便塗改,

Advertisiment
馬馬虎虎, 錯誤不少, 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 做事常有始無終, 虎頭蛇尾。

4、學習困難

這類孩子由於上課不注意聽講, 對老師佈置的作業未聽清楚, 以致做作業時常常發生遺漏、倒置和理解錯誤等情況。 部分患兒可能有不同種類的認知功能障礙, 如有的孩子分不清6和9或b和d, 有的甚至倒讀文字或寫反字。

5、行為異常

這類孩子多伴有各種各樣的行為異常問題, 如說謊、翹課、偷竊、離家出走等等。

6、神經系統輕微異常

運動功能異常, 如動作笨拙, 精細運動困難, 閉眼站立不穩, 不能走直線;發音存在缺陷, 如口吃、吐字不清等;皮膚兩點辯別能力差, 如當患兒閉上眼睛, 分辯自已的皮膚上受到一點刺激還是兩點刺激的能力較差;大約有半數的腦電圖存在異常。

Advertisiment

3 兒童感統失調的主要表現

1、前庭失衡的主要表現是

經常左右手不分, 方向感不明、鞋子穿顛倒, 經常碰到牆、桌子、喜歡登高、兜著圈子跑、旋轉不會眩暈等。 由於感覺完全失常而變得好動不安, 喜歡捉弄人、在學習, 上的主要表現是注意力無法集中、在底下模仿老師黑板上的字很困難, 做事沒信心。

2、本感失衡的表現

本體感具有兩層意義, 即對地球的感覺、對自身的感覺, 表現為平衡能力差, 笨手笨腳、粗心大意、做事消極、缺乏自信、易摔倒, 很難像其他孩子那樣翻滾、系鞋帶、騎車、跳繩和拍球等。 更嚴重的是, 有的會形成語言障礙, 發音不正確, 口吃等。

3、視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視覺統合失調的孩子表現為儘管能較長時間地看電視、玩電動玩具,

Advertisiment
卻無法流利的閱讀, 經常出現讀書跳行、多字少字, 抄錯題、出現視覺倒轉, 偏旁部首顛倒、甚至不識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題等。

4、聽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這類孩子表現為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 一點也聽不進去, 平時家長喊他, 他也不注意, 好像聽不見, 這些孩子記憶力差, 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

5、觸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這類孩子往往對別人的觸摸過分敏感, 心理上總有一種擔心害怕、易受驚的感覺, 表現為緊張、孤僻、愛招惹人, 偏食或暴飲暴食, 害怕陌生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等。

4 家長如何正確的判斷孩子是多動症還是感統失調

1、家長判斷孩子患有“多動症”還是“感覺統合失調”的最簡單辦法就是, 患“多動症”的孩子在任何環境中都不能安靜下來,而患“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在一定環境下會很安靜,比如說學習的時候坐不住,可一旦玩起遊戲機來就非常投入,當然更準確的判斷還是要到權威的機構診斷的。

2、感統失調這一說法在學術界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可,用感統失調的理論和治療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動作不協調的狀況,但對於多動症、學習困難等有精確診療方法的疾病效果十分有限。所以對於孩子是“多動症”還是“感覺統合失調”,作出診斷一定要到醫療機構。

患“多動症”的孩子在任何環境中都不能安靜下來,而患“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在一定環境下會很安靜,比如說學習的時候坐不住,可一旦玩起遊戲機來就非常投入,當然更準確的判斷還是要到權威的機構診斷的。

2、感統失調這一說法在學術界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可,用感統失調的理論和治療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動作不協調的狀況,但對於多動症、學習困難等有精確診療方法的疾病效果十分有限。所以對於孩子是“多動症”還是“感覺統合失調”,作出診斷一定要到醫療機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