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讓孩子變聽話 先別急著對說“不”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聽話, 可是有些孩子就是很愛“頂撞”你, 惹得你很生氣。 其實, 這時候, 父母不能只是責怪孩子不乖, 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語氣有沒問題, 是不是自己的說話語氣把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激烈化的。 那麼, 父母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變乖的呢?


讓孩子聽話?你先不能說“不”

案例:語氣由命令改為商量, 孩子聽話了

改變前:強制式語氣引起衝突

幼稚園放學後, 毛毛到同學家去玩。 晚飯時間到了, 媽媽去接毛毛回家。 毛毛就說:“我不想吃飯, 想再玩一會兒, 我要在我同學家吃。 ”此時, 媽媽就不高興,

Advertisiment
強制性地說:“不行!你要回家!”這樣子, 毛毛就更加抗拒, 堅決不回家。 最後, 孩子躲進了同學家的衣帽間。 媽媽感覺太沒面子了, 非常生氣, 一個人回去了。

改變後:引導孩子交流成功

這樣的事, 在媽媽和孩子之間經常出現, 不恰當的處理方式, 會導致大人和孩子都不開心。 當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時, 毛毛媽改變了交流方法。

媽媽溫柔地對孩子說:“孩子, 到吃晚飯的時間了, 我們回家吧。 ”毛毛也沒生氣, 只是說:“我不餓, 我還要在同學家玩。 ”此時, 媽媽就要理解孩子的感恩,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說:“噢, 媽媽知道, 回家只有你一個小孩子, 你還想和小朋友玩。 可是媽媽擔心, 小朋友一家人也要吃飯了, 如果你在這兒, 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還得照顧你,

Advertisiment
人家吃飯都吃不好, 那媽媽覺得太不好意思了。 我在家也不放心, 那怎麼辦呢?”

這樣給孩子提出問題, 引導孩子思考。 然後, 媽媽就鼓勵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 媽媽也知道, 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 又能和小朋友玩, 又不影響他們一家吃飯呢?這樣孩子一般會選擇明天再來和同學玩, 又很樂意地跟媽媽回家。

怎樣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呢?

1、可以提出孩子感興趣的建議達成目的

同一件事情, 換一種說法效果會完全不同。 比如孩子玩到一身都是泥, 媽媽叫孩子來洗澡, 但孩子還是抱著玩具汽車不放, 堅持要繼續玩汽車。 這時候, 媽媽如果搶過孩子手中的汽車, 拖著孩子去洗澡, 一場“家庭戰爭”就爆發了。


媽媽可以嘗試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

Advertisiment

其實媽媽可以嘗試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 對孩子說:“帶著小汽車一起去洗澡吧, 看看小汽車除了在地上跑, 還能不能在水裡開, 好不好?”這樣孩子就會對這個提議感興趣, 興沖沖地抱著小汽車一起去洗澡了。

2、先順著孩子然後說出後果

當孩子提出要求時, 只希望當時就得到滿足, 父母的阻止無論多麼有道理, 孩子都是不願聽的。 父母不妨先順著孩子, 然後不動聲色地達成效果。

比如, 孩子晚上睡覺前吃了甜食, 媽媽讓孩子刷牙, 孩子不肯去。 這時候, 媽媽不要強迫孩子, 而是順著孩子說:“行, 不刷就不刷, 睡吧。 睡著以後, 細菌就出來吃牙齒上粘著的糖, 牙就壞了。 沒關係, 媽媽會帶你去看牙醫, 把壞掉的牙拔掉。

Advertisiment
哎呀, 拔牙可痛了, 媽媽以前有一顆牙壞了, 拔牙的時候都哭了呢。 ”小孩子對牙醫有天然的恐懼, 自然就會去刷牙了。

3、讓孩子體驗後果再加以教育

“現在不好好吃飯, 晚上肚子會餓的。 ”“不要去碰熱水壺, 會燙傷的。 ”……對於大人叮囑的這些話, 很多孩子是不信的, 總想去試一試。 其實, 再有道理的說教, 也比不上孩子的親身體驗來得有效。 “我們可以挑一些不危險的事情, 讓孩子去體驗一下後果, 孩子就會對大人的警告慎重起來。 ”

舉例說, 當孩子不好好吃飯時, 家長不妨狠狠心, 晚上不要給孩子吃點心, 讓孩子體驗不好好吃飯的後果;當孩子想玩熱水壺時, 家長可以把熱水壺打開, 讓孩子把手伸到上方, 感受一下熱氣, 告訴孩子:“你看,

Advertisiment
距離這麼遠都這麼熱, 如果碰到了, 會燙出水泡, 非常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的談話簡直不能算是交談

4、與孩子建立和諧的關係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的談話簡直不能算是交談。 “小莉, 不要碰那書架!”“小明, 你要我說多少次才不再騷擾你妹妹?”許多父母都常用這種帶有指揮、命令口氣的話去支配孩子的行動。

是投其所好地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好辦法。 父母可以談談他們年幼時的有趣或好玩的事情。 孩子特別愛聽父母述說他們童年所做的傻事, 因為這些事情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鳴, 能夠使他發笑。 這樣做常常可以鼓勵孩子也把自己的事傾訴出來。

要教導你的孩子信任你。 想要取得孩子信任, 需要對他誠實坦率, 即使這樣做會使他暫時生氣或害怕也不要緊。舉例說,如果你告訴孩子打針只不過象蚊子叮一下,但事實上他卻覺得象大黃蜂螫刺,那麼,以後碰到比較重要的事你說話,孩子便可能不相信了。要得到孩子信任,還必須言而有信,答應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5、獎勵孩子的好行為

對孩子的行為定下簡單的目標。要注意哪些行為應該鼓勵,哪些必須加以勸阻。假如,有個母親喜歡讓孩子幫忙多做點家務。如幫自己收拾衣服、搞搞衛生等,母親留心地看著他做,然後給他一個微笑,再說一些讚賞他的話。但是如果孩子不願意幫忙,他就完全得不到母親的注意,因為他這種行為是在“不受歡迎”之。

當然,有一點必須知道,能驅使某一個孩子行動的力量,未必對另一個孩子也有影響。你可以給孩子幾個硬幣,或者請他吃一頓,又或者和他一起玩一種遊戲,作為獎賞他的方法。孩子作出了你認為值得鼓勵的行為之後,如果你立即就加以獎賞,則收效最佳。開始時要注意給孩子獎賞,但不久,只要偶然給一次就夠了。因為這時他已逐漸發現品行端正是愉快的事。

即使這樣做會使他暫時生氣或害怕也不要緊。舉例說,如果你告訴孩子打針只不過象蚊子叮一下,但事實上他卻覺得象大黃蜂螫刺,那麼,以後碰到比較重要的事你說話,孩子便可能不相信了。要得到孩子信任,還必須言而有信,答應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5、獎勵孩子的好行為

對孩子的行為定下簡單的目標。要注意哪些行為應該鼓勵,哪些必須加以勸阻。假如,有個母親喜歡讓孩子幫忙多做點家務。如幫自己收拾衣服、搞搞衛生等,母親留心地看著他做,然後給他一個微笑,再說一些讚賞他的話。但是如果孩子不願意幫忙,他就完全得不到母親的注意,因為他這種行為是在“不受歡迎”之。

當然,有一點必須知道,能驅使某一個孩子行動的力量,未必對另一個孩子也有影響。你可以給孩子幾個硬幣,或者請他吃一頓,又或者和他一起玩一種遊戲,作為獎賞他的方法。孩子作出了你認為值得鼓勵的行為之後,如果你立即就加以獎賞,則收效最佳。開始時要注意給孩子獎賞,但不久,只要偶然給一次就夠了。因為這時他已逐漸發現品行端正是愉快的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