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情商PK智商 國外流行"慢養法"教出高EQ寶寶

對於"情商"這個詞家長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但是對於情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家可能還認識尚淺。 培養孩子的情商, "慢養"比"快教"更有效。

父母是孩子"EQ"基因的慢養者

EQ 指的是一個人的情緒智力(emotional quotient/intelligence)。 簡單來說, EQ是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指數。 它不同于IQ受父母遺傳基因的影 響, EQ的高低主要還是靠後天的培養。 丹尼爾·戈爾曼發現每個人對情緒的認知和處理情感的能力大部分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 如果媽媽生氣時會亂摔東西, 那寶 寶看樣學樣, 也會用極端的方式發洩不滿;如果媽媽獨立孤僻,

Advertisiment
不願與人合作, 那寶寶將來很有可能也會"與世隔絕"。

雖然EQ不受父母DNA影響, 但父母自身的情緒控制是寶寶EQ雛形最直接的導火索。 而朝夕相處的行為引導, 又是孩子奠定自身EQ最主要的指征。

四步慢養法植入寶寶EQ的"種子"

研究指出, EQ最早在0歲時就開始出現, 進而在整個童年期逐漸形成, 然後建立起我們已有的情商觀念。 孩子腦部的發展在0-5歲時是一生最快速的, 特別在情感能力的學習方面。

1.建立安全信任感

0-1 歲, 此階段父母應經常與寶寶一起做各種遊戲, 教寶寶說簡單的話, 儘量滿足寶寶急於探索世界的要求。 此時, 父母除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寶寶之外, 更需要在心理 上、精神上安撫和關愛寶寶,

Advertisiment
讓他在懵懂中建立起對這個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為建樹平衡的個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2.強化並固定好情緒

2歲開始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開始分辨"你的東西"和"我的東西", 並拒絕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容易興奮, 易怒。 他開始會細分情緒, 如開心時會大笑, 而看見了媽媽會微笑。 在此階段裡, 父母應幫助寶寶強化和固定好情緒, 疏導不良情緒。

3.提供感受豐富情感的機會

3 歲已經學會用哭以外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要求, 他會採用行動和語言來表達他內心的感受和興趣愛好。 例如, 寶寶尖聲大叫, 說明他很不高興;而有打人舉動, 則是心 情已經很惡劣了。 看見爸爸媽媽吵架, 他們會在一旁哭;見母親情緒不好,

Advertisiment
也會安慰媽媽說"媽媽, 笑笑"。 此時, 父母最重要的是要為孩子提供感受各種情感的機 會, 還要善於把孩子豐富且敏銳的情感引向好的方向, 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其健康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