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您能正確使用獎賞嗎?

父母基本上都知道, 對孩子施加懲罰在塑造幼兒良好行為上的作用不如獎賞的作用大, 所以在使用懲罰時是很謹慎的。 其實, 不僅懲罰要適時適當, 就是獎賞也不能隨便使用, 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類似下面的情況, 做父母的都遇到過:兒子與母親一起在街上走, 兒子看中了一輛電動玩人火車, 于是央求母親給他買一個。 母親不答應, 兒子便站在柜臺前不肯走, 母親拉不動他, 就假裝著自己走了。 于是, 兒子放聲大哭并賴在地上, 引來很多人側目, 母親礙于情面, 回來給兒子買了玩具。 以后, 每當兒子的一些要求得不到滿足時,

Advertisiment
他就用號啕大哭和賴地不走來威脅母親, 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總會遇到各種性質的刺激或是產生各種要求, 這些刺激有些是孩子喜歡的, 有些是孩子所厭惡的。 如果一種刺激是孩子喜歡的, 能夠滿足他的要求, 那這個刺激就可以增加行為的出現率。 這種刺激就是獎賞物。 而父母運用獎賞物來增強孩子某種受歡迎行為的傾向, 就是獎賞。 一般來講, 獎賞是指當一種行為在某種情況下出現后即時得到某種獎賞物, 如果這種獎賞物能滿足行為者的需要, 則以后在那種情況下, 這種特定的行為出現的機率就會升高。 上面所舉的例子就是母親用滿足兒子的要求(買下玩具)獎賞了兒子哭的行為,

Advertisiment
誤用了獎賞, 導致在此種情況下(兒子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母親不希望兒子出現的行為(哭)的頻率增加。 由此, 我們可以認識到, 獎賞的誤用實質是強化了不良行為, 使不合需要行為的出現頻率增加。 事實上, 日常生活中, 大多數幼兒的不良行為和習慣正是由于父母或其他人的不恰當注意及妥協所引起的。 因此, 父母應盡量小心、盡量避免或減少獎賞的誤用現象。

由上分析可知, 獎賞看似簡單, 但要真正地掌握它并能得心應手地應用, 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 父母在實施獎賞時, 要注意以下問題:

(1)正確選擇幼兒的行為

父母應對幼兒具體的行為給予獎賞, 如, 幼兒乖乖地坐在飯桌前吃飯, 幼兒能在游戲之后將玩具收好等等。

Advertisiment
具體的行為便于家長客觀地控制、觀察與評價行為的改變, 能夠反復對同一行為進行獎賞, 直到該行為明顯增加為止。

(2)正確選擇獎賞物

用來增強幼兒行為的獎賞物必須是有效的。 它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是幼兒需要、喜歡的;易于使用, 在所需要行為發生后能立即呈現;多次使用不至于引起幼兒的迅速滿足。 為較好滿足上述要求, 家長平時要留意孩子的興趣, 看孩子對哪些東西比較感興趣又容易提供。 獎賞的實施過程要注意:獎賞實施前, 可以把自己的打算告訴孩子, 以使孩子能明確自己的行為。 如, 父母可以對孩子說, 你乖乖地吃飯之后, 就允許你看動畫片;在所需要的行為出現后立即給予獎賞,

Advertisiment
不要延遲太久, 以免孩子不能意識到父母要獎賞的行為;在給予獎賞時, 父母要向孩子描述被獎賞的具體行為。 如, 表揚時應當說“你把玩具收好了, 真不錯!”而不是僅僅說“你是個好孩子。 ”這樣, 能讓孩子明確自己以后該怎么做;在給孩子獎賞時最好能結合其它獎賞, 如擁抱、表揚等。 當然最好用不同的表揚語言來表達, 不要僅使用一種詞語;為了防止孩子對某一種獎賞物過于滿足而不再起作用, 父母應在每次獎賞時只給予較少的獎賞物。 讓孩子逐漸脫離獎賞物。 當一個行為多次出現時, 父母應逐漸消除物質獎賞, 而用社會性獎賞, 即關懷、贊美的動作、語言、表情等來使孩子繼續這個行為。

為了讓孩子保持已經獲得的良好行為,

Advertisiment
家長應注意周期性地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價, 而不能立即停止對孩子良好行為的關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