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正確處理小兒外傷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麼正確處理小兒外傷?小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外傷在小兒很常見。 小兒一旦發生外傷後不能明確表達部位和程度。 所以父母不能只看到小兒一般的皮膚損傷, 一定要及時診斷。 怎麼正確處理小兒外傷?

小兒皮膚薄嫩, 發生各種創傷後容易裂傷及缺損, 如小刀、玻璃、玩具等銳器割傷;門窗擠壓所致指尖擠壓傷;玩耍不慎, 被其他小朋友扭傷等。

常見的損傷類型

(1)挫傷是指軟組織損傷, 多見於四肢和頭部。 挫傷後皮膚留有青紫塊, 這是因為受傷後皮下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 常疼痛和腫脹。

Advertisiment
如出血較多積聚於軟組織內, 即可逐漸形成血腫。

(2)裂傷是指皮膚、皮下組織有裂口。 小兒跌跤時往往頭部先著地, 或撞於台角上, 因此裂傷中以頭皮裂傷最為多 見, 其次可見於面部及四肢等部位。 頭皮裂傷後往往出血較多。

(3)骨折、關節脫位骨折多見於四肢, 常因跌倒或高處墜地造成。 骨折引起骨膜及骨膜下血管破裂致內出血, 因此 表現局部腫脹明顯。 與傷筋、挫傷不同, 骨折或關節脫位時肢體活動明顯受限。 若骨折兩端有錯位時, 則可呈現局部畸形。 鎖 骨骨折或橈骨頭半脫位的小兒, 常拒絕舉起患肢。

(4)大塊皮膚撕裂傷多因交通事故引起。 多見於四肢。 小腿、足部大塊皮膚撕脫可呈脫襪狀。 常伴有筋膜肌肉擠壓 或撕脫。

Advertisiment
有時有骨折或內臟損傷。

(5)顱腦和內臟損傷輕型的腦外傷指腦震盪或有顱骨骨折, 傷後可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 伴有頭痛、頭暈、嘔吐等 。 嬰兒表現煩躁不安。 較嚴重的是指腦挫裂傷, 腦幹損傷或顱內出血, 有嘔吐、昏迷、抽搐和瞳孔改變。 有時傷後初期可無昏 迷、隔數小時後又出現嗜睡或昏迷, 如不及時搶救, 可危及生命。 腹部內臟損傷常見有肝臟、脾臟破裂, 腸穿孔或腎挫傷。 常 伴有上述的休克、腹膜炎等症狀。 如腎臟挫傷可見肉眼血尿或小便顯微鏡下檢查有少量紅細胞。

怎麼正確處理小兒外傷?

小兒外傷後, 可根據出血部位、出血量加以處理。 若血出得很慢, 出血量不多, 可以用乾淨的毛巾或消毒紗布蓋在創口上, 再用繃帶紮緊,

Advertisiment
並將出血部位抬高, 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當血出得很快, 出血量又很多, 臨時性急救方法就是馬上施行壓指法, 即迅速用手指將受傷的血管向鄰近的骨頭上壓迫, 壓迫點一般在離心臟近的一端。 四肢部位的大出血, 也可用橡皮管、橡皮帶充當止血帶, 但應注意每隔30分鐘左右放鬆一次止血帶, 以免影響血液迴圈發生肢體不可逆轉的壞死。

幼兒手部易被銳器割傷, 對於小而淺的傷口首先進行止血, 可將小兒患側手部舉高, 並捏住手指根部兩側, 使出血止住。 絕大部分的創口較清潔, 可用碘酒、酒精塗傷口周圍的皮膚, 用乾淨消毒紗布包紮好。 如傷口無感染徵象, 過兩天可用酒精棉球再消毒傷口一次。 但若被髒或生銹的銳器割傷,

Advertisiment
或傷口大而深者, 有可能被破傷風桿菌感染, 此時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

扭傷多發生在手腕、踝關節等部位, 表現為扭傷部位的腫脹與疼痛, 皮膚青紫, 局部壓痛很明顯, 受傷的關節不能轉動。 發生扭傷後應限制小兒活動受傷的關節,

Advertisiment
特別是踝關節扭傷後, 應將小腿墊高。 早期處理宜冷敷, 以後用熱敷。 —般在l~2天后可在患處進行按摩, 促使血液迴圈加速, 腫脹消退。 有條件的還可進行理療。 此外, 發生扭傷後要注意關節韌帶有無裂傷。 骨折和關節脫位, 幼兒容易發生橈骨頭半脫位, 患兒疼痛難忍、患側手臂不能動彈時應去醫院診治。

怎麼治療小兒外傷?

(1)小的挫傷一般不治能自愈。 如皮膚下小範圍的烏青塊不進行任何治療, 經過1~2周, 烏青塊可轉為淡黃顏色 , 然後呈完全正常皮膚而自愈。 對皮膚表皮擦傷, 創面用生理鹽水清洗, 塗上紅汞, 並保持創面乾燥, 能較快癒合。 如血腫範 圍較廣時, 可用消瘀散外敷, 以促進其吸收。 必要時可用止血藥或抗生素, 預防繼發感染。 自行車鋼絲圈所軋的足踝部之挫傷 ,因局部血供較差,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癒合。

(2)裂傷或裂傷後出血不止的都需擴創、縫合治療,故應立即去醫院急診。家長應注意保護傷口的清潔,用乾淨紗 布壓迫傷口達到傷口不被污染及起暫時的止血作用。小範圍的表皮裂傷,傷口較淺,出血已停止的,傷口用生理鹽水清洗後塗 紅汞,傷口較清潔亦可直接塗紅汞。頭皮裂傷,須去醫院,先將傷口周圍的頭髮剃去,在局麻下進行擴創。同時根據傷情用破 傷風抗毒素,劑量為1500單位肌肉注射。注射前應先做皮試,陰性者方可注射。如陽性者,應作脫敏處理後再注射。

(3)外傷後懷疑小兒有骨折或脫位,家長應讓小兒肢體保持適當的體位,以防錯位。治療小兒骨折大部分在x線透 視下復位,石膏固定後保守治療,極少需手術切開復位。石膏固定,要注意是否因骨折部位的繼續腫脹而顯得越來越緊,如石 膏固定太緊可致患肢遠端缺血、缺氧,引起後遺症。此時可表現為肢體遠端腫脹、皮膚蒼白、皮膚溫度低、動脈搏動摸不到, 應及時去醫院治療。石膏固定後2~3天內應複診,可進行X線透視,瞭解骨折斷端對位、對線是否良好,如位置不正,可及 時糾正,拖延時間太久,會影響治療,失去閉合復位的機會。嚴重者需進行手術復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煩。關節脫 位,按一定手法復位即可見效。

(4)大塊皮膚撕脫傷需急診入院治療,並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和應用抗生素。

(5)腦震盪、顱骨骨折的處理詳見“腦外傷”節。

怎麼預防小兒外傷?

(1)不要給小兒玩弄刀片、小刀。刀剪等要妥善收藏,以防銳利器械誤傷。

(2)家庭內傢俱、牆角凸出部位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門窗、樓梯口裝防護木柵欄。

(3)對較大兒童應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不要亂穿馬路。小兒搭坐成人自行車,應在鋼圈外備防護罩。

(4)有橈骨頭半脫位史的小兒,應避免牽拉上肢。

自行車鋼絲圈所軋的足踝部之挫傷 ,因局部血供較差,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癒合。

(2)裂傷或裂傷後出血不止的都需擴創、縫合治療,故應立即去醫院急診。家長應注意保護傷口的清潔,用乾淨紗 布壓迫傷口達到傷口不被污染及起暫時的止血作用。小範圍的表皮裂傷,傷口較淺,出血已停止的,傷口用生理鹽水清洗後塗 紅汞,傷口較清潔亦可直接塗紅汞。頭皮裂傷,須去醫院,先將傷口周圍的頭髮剃去,在局麻下進行擴創。同時根據傷情用破 傷風抗毒素,劑量為1500單位肌肉注射。注射前應先做皮試,陰性者方可注射。如陽性者,應作脫敏處理後再注射。

(3)外傷後懷疑小兒有骨折或脫位,家長應讓小兒肢體保持適當的體位,以防錯位。治療小兒骨折大部分在x線透 視下復位,石膏固定後保守治療,極少需手術切開復位。石膏固定,要注意是否因骨折部位的繼續腫脹而顯得越來越緊,如石 膏固定太緊可致患肢遠端缺血、缺氧,引起後遺症。此時可表現為肢體遠端腫脹、皮膚蒼白、皮膚溫度低、動脈搏動摸不到, 應及時去醫院治療。石膏固定後2~3天內應複診,可進行X線透視,瞭解骨折斷端對位、對線是否良好,如位置不正,可及 時糾正,拖延時間太久,會影響治療,失去閉合復位的機會。嚴重者需進行手術復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煩。關節脫 位,按一定手法復位即可見效。

(4)大塊皮膚撕脫傷需急診入院治療,並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和應用抗生素。

(5)腦震盪、顱骨骨折的處理詳見“腦外傷”節。

怎麼預防小兒外傷?

(1)不要給小兒玩弄刀片、小刀。刀剪等要妥善收藏,以防銳利器械誤傷。

(2)家庭內傢俱、牆角凸出部位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門窗、樓梯口裝防護木柵欄。

(3)對較大兒童應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不要亂穿馬路。小兒搭坐成人自行車,應在鋼圈外備防護罩。

(4)有橈骨頭半脫位史的小兒,應避免牽拉上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