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麼對付不服管教的孩子?

1 什麼樣的行為是“無禮”?

無禮是指人們互相辱駡、把別人推到在地或者故意動粗。 無禮和一般的粗魯之間的差別是行為是不是有意的。 如果孩子只是表達自己的情緒, 想要更多的自由, 那就不能算純粹的無禮。 同樣的, 摔門、跺腳、在交談時突然轉身、發脾氣或者翻白眼可能也是孩子通過粗魯的行為表達自己的挫敗感。

家長需要瞭解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意圖才能確定孩子是不是真的無禮, 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表達情緒, 而不是想故意傷害你, 那就不算真正的無禮。 如果問題在於孩子破壞了規矩(比如應該完成的任務沒有完成),

Advertisiment
那你就應該堅持, 不要讓孩子用那些行為讓你妥協。 孩子粗暴無禮是他的問題, 不是你的。 別自尋煩惱。 給孩子設定適當的限制, 堅持你認為正確的事, 不管孩子喜不喜歡。

我們假設一個情景, 你命令13歲的兒子在晚上不能用手機, 但是你卻發現他在睡覺的時候發短信。 你認為這是孩子故意對你無禮麼?你會不會因此懲罰他?孩子是不是笨拙地試圖掌控自己的人生, 為自己制定秩序?如果你把手機沒收時他向你扔東西的話, 你會不會懲罰他?最後那種行為是不是無禮?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是響亮的“是”。

這是家長和孩子間典型的矛盾。 你想要在家裡樹立規矩, 讓孩子聽話, 這沒錯。 但是,

Advertisiment
你的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想要自己的自由, 變得越來越獨立, 不喜歡都聽你的, 這也沒錯。 在這裡所有人都有理。

但是問題在於, 孩子有時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願望, 在適當的時候服從教導、遵守規矩。 而在另一方面, 家長沒有意識到所謂的“沒大沒小”的行為背後是孩子希望獨立自主的願望, 而不是真的想要傷害父母。 孩子需要學會如何傾聽父母, 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而家長不必把孩子的行為貼上“不服從管教、挑戰權威”的標籤, 也不必把孩子的行為往心裡去。

2 6種處理孩子無禮行為的方法

家長要守住的底線是, 當孩子破壞規則時必須要對此負責。 但是如果家長誤會孩子的行為動機, 以為孩子是故意不尊重自己的話,

Advertisiment
就可能爆發親子間的“戰爭”, 有時是唇槍舌戰, 有時直接動武, 而這往往都是衝動的情緒導致的。

下面介紹6種處理孩子無禮行為的方法。

1.不要把孩子的行為看成人身攻擊, 雖然你的個人感受可能如此。 幫助孩子讓他變得更有教養, 理解他粗魯行為可能是情緒表達不當導致的, 而非故意要挑戰你的權威。 不要把孩子的行為往心裡去, 只需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即可。 這個時候, 你也可以考慮給孩子更多的合理空間, 讓他們為自己做決定並承擔責任。

2.自我檢討。 想要改正孩子的壞毛病, 你得先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 有時孩子的行為是對你的不當管教的一種反應。 換句話說, 孩子的問題有可能是你管得過嚴,

Advertisiment
或者過於鬆懈造成的。

有一種親子矛盾會造成孩子的無禮行為, 那就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高, 因此孩子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家長沒有設定規矩, 孩子可以用各種各樣的藉口為自己開脫。 如果你給孩子找藉口為他的不良行為開脫, 那你對他的期望就不高。

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孩子是缺乏教導的, 結果就是孩子感到焦慮並逐漸失控。 這種情況下, 孩子對家長的無禮行為可能是由於孩子認為家長沒骨氣造成的。 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總是採取“放棄”、“妥協”的方式, 而不是採取堅定立場的話, 孩子只會越來越不尊重家長。

3.期待孩子尊重自己。 如果你想要孩子尊重自己, 那就要幫助他們聽從自己的勸告和定下的規矩。

Advertisiment
當然, 有時你也可以靈活應變一些, 不要太死板。 你的底線是你定下的規矩。 父母當然期望孩子尊重自己, 但是只有家長做出值得尊重的樣子, 孩子才會真的尊重你。

4.以身作則。 如果想要孩子尊重你, 你也得尊重孩子, 不管他行為究竟如何。 當你要懲罰孩子的時候也得尊重他, 雖然這聽上去有些矛盾。 就算孩子言語辱駡你, 你也得保持對他的尊重, 因為你得做出榜樣。 如果你以身作則, 孩子就會效仿。

5.不要事事追究。 在孩子發脾氣、不尊重你的時候, 不要太大驚小怪。 不要把孩子的行為太放在心上, 因為他們很可能是在發洩情緒。 孩子有權發洩自己的情緒, 你要做的事是把孩子的情緒和他的觀點分離開來, 你需要幫助孩子不帶情緒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孩子真的做出了不當的行為,那就要讓他為自己的不良行為負責。你要確定自己能夠忍耐和不能忍耐的界限。等孩子冷靜下來,控制了自己的情緒的情況下再和他好好談談。

6.問問自己,問題出在誰身上?比如,當你禁止孩子參加不良派對時,孩子跺腳嘟囔的話,那這得歸因到孩子身上。她無理取鬧是她的問題,你只要定好規矩貫徹執行即可。接下來你要教她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但你不能退縮妥協。你越是堅持自己的規矩並不被孩子的情緒帶壞,孩子就會更加尊重你,傾聽你的意見。

有時在親子溝通過程中,你會因為太愛孩子而變得焦慮、情緒化。家長要在管理孩子之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樣你就能清醒地判斷孩子行為問題的根源,並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你的冷靜處理能夠增加親子間的互相尊重,改善親子關係。

你需要幫助孩子不帶情緒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孩子真的做出了不當的行為,那就要讓他為自己的不良行為負責。你要確定自己能夠忍耐和不能忍耐的界限。等孩子冷靜下來,控制了自己的情緒的情況下再和他好好談談。

6.問問自己,問題出在誰身上?比如,當你禁止孩子參加不良派對時,孩子跺腳嘟囔的話,那這得歸因到孩子身上。她無理取鬧是她的問題,你只要定好規矩貫徹執行即可。接下來你要教她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但你不能退縮妥協。你越是堅持自己的規矩並不被孩子的情緒帶壞,孩子就會更加尊重你,傾聽你的意見。

有時在親子溝通過程中,你會因為太愛孩子而變得焦慮、情緒化。家長要在管理孩子之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樣你就能清醒地判斷孩子行為問題的根源,並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你的冷靜處理能夠增加親子間的互相尊重,改善親子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