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寶寶身材矮小_預防寶寶身體矮小之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預防寶寶身材矮小?寶寶個子長得快不快, 高不高已經成了衡量寶寶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指標之一。 怎樣預防寶寶身體矮小呢?下面一起來瞭解一下!

Advertisiment

兒童矮小症是指身高低於同民族、同地區、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兒童的平均身高兩個標準差, 或正常兒童生長曲線的第三百分位元以下。 簡單的說, 孩子在班級排隊總是排前一、二位置, 也就是說, 同樣條件下, 100個孩子排隊, 位於前3位的孩子就屬於‘矮小症’了。 孩子每年身高增長小於5釐米, 即身高增長緩慢, 導致兒童身高矮小, 是兒童內分泌科常見疾病, 導致孩子身高增長緩慢的病因較多, 早期明確診斷, 在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早期干預治療, 才能更好地改善孩子的成年身高。

兒童身材矮小的常見病因如下

1、生長激素缺乏症:是導致身高增長障礙的最常見原因, 主要是因為孩子在生產過程中存在如胎位不正、產程延長、出生窒息等導致垂體受損,

Advertisiment
使生長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生長緩慢, 所以應警惕難產缺氧對垂體功能的損害。 該類患兒除異常出生史, 常表現為身材矮小但勻稱、面容幼稚、智力正常、骨齡較實際年齡明顯落後。 通過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提示生長激素部分或完全缺乏, 確診後應予重組人生長激素替代治療, 在骨骺閉合前, 對生長激素治療效果好。

2、特發性矮小症(包括家族性矮小):主要表現為兒童期生長不足導致身材顯著矮小, 生長速率正常或偏低, 其生長激素在正常範圍內, 診斷需排除所有已知的病因。 國外研究發現其與基因缺失或突變有關。

3、遺傳代謝性疾病:常見的染色體疾病如Turners綜合征,

Advertisiment
矮小女童多見, 一些患兒體征往往不明顯, 且臨床表現不一, 故對此類患兒尤其是女童需做染色體核型分析。 此類疾病預防是關鍵, 做好婚前檢查, 遺傳諮詢, 產前檢查, 避免和減少致病基因的傳遞。

4、性☆禁☆早☆禁☆熟:近年來性☆禁☆早☆禁☆熟發病率逐漸增高, 這樣的患兒骨骼生長加速, 骨骺提前閉合, 雖然暫時較其他同齡兒童高, 但成年後往往身材比正常人矮小。 因在早期患兒生長快未能引起家長重視, 而因矮小就診時往往已是青春發育的晚期, 骨骺端接近閉合, 治療效果已不理想。 此類患兒常有營養補品攝入史, 因此對家長實行性☆禁☆早☆禁☆熟知識宣教是非常必要的。

5、宮內發育遲緩:主要是因為母體懷孕過程中營養攝入不足或胎盤因素,

Advertisiment
使胎兒營養不足或缺氧, 所以在母親妊娠時應預防宮內生長發育遲緩的發生。

6、營養不良性矮小:主要原因是後天餵養導致營養攝入不足, 體重減低明顯, 皮下脂肪減少。 這種生長遲緩屬暫時性的, 一般只要恢復足夠營養攝入並調整為合理的飲食結構, 生長可以加速, 即追趕生長。

7、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主要多見於男童, 延遲的自發性青春期發育, 仍可能使其終身高和性成熟達到正常水準, 這種屬正常生長發育中的一種變異, 主要是定期隨診, 監測身高增長速率。

8、乙型肝炎、腎病綜合征、先天性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對身高的影響十分明顯, 關鍵是診治原發病, 去除治病因素才能從根本上改善身高的增長。

Advertisiment

9、低出生體重兒、早產兒、小於胎齡兒:屬非疾病性矮小, 其共同特點是出生時往往矮小, 但生長速度正常, 身高始終低於正常人。 因此早期進行增高治療, 十分重要, 不至於導致終身矮小。 應在嬰兒期起做好預防保健工作, 進行定期體檢, 瞭解每年身高增長速度, 以便分析增長是否遲緩。

總之, 兒童的生長發育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 受多種基因、神經內分泌系統以及內外環境如營養、疾病、社會心理精神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我們瞭解矮小症常見的病因的, 發現此類孩子需儘早就醫, 合理檢查, 明確診斷, 及時糾正不利於身高增長的因素, 制定合理治療方案, 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嬰兒出生後4~6個月完全純母乳餵養, 可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熱能及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此階段如果添加一口水或其它飲食,嬰兒就會少吃一口母乳,還增加了嬰兒患腹瀉的可能性。1998年一份萬名兒童的研究結果表明,非純母乳餵養嬰兒身材矮小的危險性是純母乳餵養嬰兒的2.2倍,同時發生腹瀉的危險性也增加了2.7倍。純母乳餵養嬰兒身材矮小的發生率比混有水分或添加其他食物尤其是糧食類食物的母乳餵養嬰兒降低了25%。

當嬰兒4~6個月以後,嬰兒必須開始添加輔食。有些年輕父母給孩子的輔食主要以米、面為主,蛋、瘦肉和豆類食品的攝入不足。由於嬰兒胃的容量很小,這米、面等食物很容易使嬰兒有飽感,但能量及營養素含量卻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要求。研究與實踐已證實,兒童生長發育所需的熱能與營養素加鋅、鐵等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及蔬菜。18個月至24個月的嬰幼兒如在食物中添加動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發生率則下降2.6%,添加蔬菜水果類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結果。

專家提出,要建立嬰幼兒的科學飲食結構,改善孩子在18個月內的營養狀況。

如何預防身材矮小症

為預防和及早發現孩子是否患有身材矮小症,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日常生活的養護,加強和改善孩子的營養狀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

1、打破孩子身材矮小從孕婦做起

因為孕期的營養情況對孩子出生後的身高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媽媽在孕育孩子的過程中,壬辰反應過於強烈,對於很很多利於孩子發育的食物非常抵觸,很有可能出現營養不均衡或是營養不良,造成孩子在媽媽腹中就發育遲緩。所以,為了避免孩子還未出生就發育遲緩,准媽媽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膳食。

2、孩子出生後營養均衡很重要

孩子出生後應注意合理膳食,給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營養均衡,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還要注意補充動物性蛋白,以求最佳的蛋白質利用率。這樣一來,孩子才不會出現營養不良和缺乏微量元素的情況,身體才能正常發育。

3、定期體格檢查不能少

家長要定期帶孩子進行體格檢查以及骨齡檢測,觀察孩子身高的增長速度。專家建議,孩子的體格檢查時間為1歲以內每3個月一次,1歲以後6個月隨訪一次,2歲後每年身高的長速大於5釐米方可排除身材矮小的可能性。

4、能睡、能動的寶寶長個快

人體中有一種生長激素,它是由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在孩子深度睡眠、劇烈運動的時候會大量分泌,所以要想孩子長個快,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營養均衡外,寶寶的睡眠品質和運動情況尤為重要。

醫學上還有另外一種現象也值得注意——生長遲緩。正常孩子出生後一年,一般是從原本的50釐米長高到75釐米,這一年中孩子一般是長高25釐米,從1~2歲這一年孩子一般是長高10釐米,2~3歲這一年一般是長高7釐米,孩子4歲以後一般是每年長高5釐米左右,這是兒童生長的正常標準,如果孩子每年長高的高度達不到以上的正常標準,證明孩子生長遲緩,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

可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熱能及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此階段如果添加一口水或其它飲食,嬰兒就會少吃一口母乳,還增加了嬰兒患腹瀉的可能性。1998年一份萬名兒童的研究結果表明,非純母乳餵養嬰兒身材矮小的危險性是純母乳餵養嬰兒的2.2倍,同時發生腹瀉的危險性也增加了2.7倍。純母乳餵養嬰兒身材矮小的發生率比混有水分或添加其他食物尤其是糧食類食物的母乳餵養嬰兒降低了25%。

當嬰兒4~6個月以後,嬰兒必須開始添加輔食。有些年輕父母給孩子的輔食主要以米、面為主,蛋、瘦肉和豆類食品的攝入不足。由於嬰兒胃的容量很小,這米、面等食物很容易使嬰兒有飽感,但能量及營養素含量卻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要求。研究與實踐已證實,兒童生長發育所需的熱能與營養素加鋅、鐵等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及蔬菜。18個月至24個月的嬰幼兒如在食物中添加動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發生率則下降2.6%,添加蔬菜水果類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結果。

專家提出,要建立嬰幼兒的科學飲食結構,改善孩子在18個月內的營養狀況。

如何預防身材矮小症

為預防和及早發現孩子是否患有身材矮小症,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日常生活的養護,加強和改善孩子的營養狀況,特別注意營養均衡。

1、打破孩子身材矮小從孕婦做起

因為孕期的營養情況對孩子出生後的身高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媽媽在孕育孩子的過程中,壬辰反應過於強烈,對於很很多利於孩子發育的食物非常抵觸,很有可能出現營養不均衡或是營養不良,造成孩子在媽媽腹中就發育遲緩。所以,為了避免孩子還未出生就發育遲緩,准媽媽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膳食。

2、孩子出生後營養均衡很重要

孩子出生後應注意合理膳食,給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營養均衡,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還要注意補充動物性蛋白,以求最佳的蛋白質利用率。這樣一來,孩子才不會出現營養不良和缺乏微量元素的情況,身體才能正常發育。

3、定期體格檢查不能少

家長要定期帶孩子進行體格檢查以及骨齡檢測,觀察孩子身高的增長速度。專家建議,孩子的體格檢查時間為1歲以內每3個月一次,1歲以後6個月隨訪一次,2歲後每年身高的長速大於5釐米方可排除身材矮小的可能性。

4、能睡、能動的寶寶長個快

人體中有一種生長激素,它是由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在孩子深度睡眠、劇烈運動的時候會大量分泌,所以要想孩子長個快,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營養均衡外,寶寶的睡眠品質和運動情況尤為重要。

醫學上還有另外一種現象也值得注意——生長遲緩。正常孩子出生後一年,一般是從原本的50釐米長高到75釐米,這一年中孩子一般是長高25釐米,從1~2歲這一年孩子一般是長高10釐米,2~3歲這一年一般是長高7釐米,孩子4歲以後一般是每年長高5釐米左右,這是兒童生長的正常標準,如果孩子每年長高的高度達不到以上的正常標準,證明孩子生長遲緩,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