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與有網癮的孩子溝通?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 現在的孩子們正在通過互聯網體驗、學習、傳承著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 互聯網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益處:可以通過在網上搜索資料或資訊, 完成教師交付的綜合實踐作業;可以通過互聯網結交天南海北的朋友, 開闊自己的思維與視野;可以上傳自己的影視、文學作品, 讓夥伴們與網友品評與指教……互聯網提供了一種開闊的生活方式, 尊重個性的發展, 為個人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 很多家長聽到網路的時候, 卻表示非常地擔心, 因為他們的孩子正在不科學、不健康地使用網路,

Advertisiment
俗稱“上網成癮”。 兒童上網成癮主要包括網路遊戲上癮、網路聊天上癮和網路檢索上癮幾種情況。

家長對於孩子上網成癮的做法大概有幾種做法:其一, 嚴格批評。 其二, 斷網。 其三, 利用一些科技手段竊聽、偷看或其他方式粗暴干涉。 事實上, 孩子上網成癮是一種心理問題, 是對於網路的過分依賴, 及缺乏對現實生活的興趣與適應能力的體現, 需要我們通過比較合理的方式, 讓孩子意識到網路成癮的弊端, 重新回到現實生活中來。 粗暴的阻止必然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巨大壓力, 有很多網路成癮的孩子因為父母的阻止而最終選擇網吧過夜或離家出走, 甚至由於缺錢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我們經常在網上可以看到一些關於幫助孩子遠離網癮的文章,

Advertisiment
戒除網癮是一個過程, 中途可能還會出現反彈,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1、情緒的撫慰。 由於依賴, 人們往往很容易將感情深陷其中, 這個時候, 我們需要對她進行理解與情緒撫慰, 畢竟, 他們還是孩子。 家長可以用這樣一些語言, “我理解你的難處!”“這可能需要一個過程, 不要著急!”“你的困難, 我們可以一起來解決!”“我們相信你!”

2、從新認識溝通的目的。 很多家長把溝通的目的視為“戒除網癮”, 所以每一次的對話都是開門見山, 直奔主題。 “為什麼還在上網呢?”“為什麼總是關注這個明星呢?””為什麼把時間都耽誤在上網上?“這樣的語言實際上是一種符號暴力, 他讓聽的人感到很大的壓力,

Advertisiment
不願意合作。 實際上, 溝通的第一目的是情感的增進。 從某種情況講, 對於網路的迷戀, 也證明了家庭生活或親子生活的匱乏, 這一點值得家長反思。 正是由於親子互動較少, 孩子缺乏生活內容的引領, 投身於網路的懷抱。 對於孩子多一些溫暖地關心, 少一些責問, 有助於親子關係的維護。

3、傾聽孩子上網的訴求。 很多家長很喜歡“先聲奪人”, 不給孩子任何“發言”的機會, 其實這種親子溝通的方式不利於網癮問題的解決。 我們需要給孩子一段改正的時間, 前提便是我們需要信任我們的孩子。 孩子上網的初衷一定出於孩子的興趣, 培養興趣本身並沒有錯, 我們只是希望提供一種更加合理、更加健康的方式方法。

Advertisiment
因此, 我們需要全面瞭解孩子的興趣, 這就需要我們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 只有收到尊重之後, 他們才願意聽從我們客觀地評價與建議。

4、 溝通內容要考慮孩子興趣。 很多孩子不願意與家長交流, 而選擇與網路交流, 是因為網路很容易找到感興趣的話題與內容。 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孩子會說”媽媽老土了, 連這個明星都不知道!“”爸爸和我玩的遊戲不是一個時代的!“作為家長, 我們要學會嘗試與接觸新鮮的事物, 如果我們可以線上下多與孩子交流她感興趣的話題, 她也會很願意與我們進行溝通, 在此基礎上我們在進行正面引導就會更加方便。 如果我們一味地否定孩子的興趣取向, 會激發孩子的叛逆情緒,

Advertisiment
從而更容易選擇線上的方式尋求自由與解脫。

5、與孩子保持理性的”商談“。 有些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 總會出現“因噎廢食”的做法, 比如在網癮這件事情上, 有些家長會採用“斷網”的極端方式來解決。 事實上, 網路是沒有錯的, 剛才我們也講了, 上網給人們帶來了那麼多的資源與便利, 家長”斷網“反而讓孩子錯誤的認識了網路。 在進行理性的商談式的溝通時, 我們要和孩子客觀公正地陳述上網的各種情況, 讓孩子全面認識上網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