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與寶寶交流?

在寶寶出生不久後, 很多人都會認為嬰兒時期寶寶腦部還沒完全發育, 聽不懂周圍的人說話的意思。 其實即使嬰兒時期的寶寶理解不了成人講話的意思, 他們還是喜歡注視著大人們, 聽他們說話的聲音。 有時候似乎還是聽得“津津有味”呢!在早期教育時, 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和寶寶進行語言交流?一起來看看吧!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件事:一對雙職工夫婦生了孩子後, 由於擔心幼稚園照顧不周, 就將孩子送到家鄉, 由家裡唯一的老人――聾子奶奶看著, 他們夫婦每年回去看望一次。

Advertisiment
儘管奶奶家生活條件很不錯, 孩子的身體長得也很健壯, 但由於缺乏語言交流和人際交往, 這個孩子的思維遲鈍, 語言發育遲緩, 呆板、無知, 上學後成了班土地地道道的差等生。 這件事說明。 語言的發展是思維和智力發展的主要途徑。

怎樣與寶寶交流

那麼, 怎樣與嬰兒進行語言交流呢?

首先, 要抓住―一切機會與孩子說話。 例如在換尿布時可以邊換邊說:“寶寶尿布濕了, 媽媽繪你換上乾淨的, 多舒服呀:”餵奶時用歡快的語調招呼他:“寶寶, 吃奶啦!“寶寶吃得真好!”還可以指著他的一些玩具告訴他:“這是紅氣球”, “那是布娃娃”……漸漸地你會發現, 小寶寶非常喜歡聽你說話, 他會很高興地看著你發音的口形, 接著就會“啊、哦”地與你應答。

Advertisiment
此時, 你若興高采烈地鼓勵他, 他就會因受到鼓勵而與你應答得更加起勁。

其次, 要堅持不懈。 不管怎麼說, 即使孩子還不會說話, 你也要堅持不懈地反復與你的小寶寶講話, 告訴他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 你在於什麼, 他在於什麼。 同時, 要經常和孩子做一些動作或力所能及的遊戲, 如:“敬個禮, 拉把手”;“抬抬腿, 踢踢腳”;“招招手, 再見”, 等等。 要邊說邊做, 以促進孩子對語言與動作的理解。 這樣, 不僅可以促進孩子聽覺的發展及大腦的發育, 對於學習語言, 增長智力都有很大益處。

小編總結:語言的發展是思維和智力發展的主要途徑, 因此爸爸媽媽不要因為寶寶“聽不懂”而放棄與寶寶交流的機會。 在通過與寶寶說話的這種語言環境,

Advertisiment
有助於寶寶今後學習說話、語言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