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才藝潛能>正文

怎樣用形體動作來表現節奏

形體動作表現節奏, 就是以音樂刺激聽覺, 產生印象, 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示音樂的情緒、節奏、速度、力度等。 對孩子來說, 就是聽音樂時, 用身體的動作來體現節奏。 由于幼兒期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 這種活動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能力, 有利于培養孩子的節奏感。

如何教育孩子用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節奏呢?

1、首先應該培養孩子用形體動作表現節奏的興趣。 可讓孩子觀察人體本身的許多動作中包含著強烈的節奏。 如爸爸走路的動作, 媽媽織毛衣的動作, 哥哥姐姐做操的動作等,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感受形體動作能表示節奏。

2、和孩子一起編些簡單的體態律動。 可選擇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內容, 如穿衣、洗臉等動作, 配上簡單優美的音樂, 表現節奏。 還可以讓孩子模仿喜愛動物的動作, 聽音樂表現節奏。 如:小兔跳、小鴨走、大象甩鼻子等。 為了提高孩子練習的興趣, 成人可以參與和孩子一起做, 并注意培養孩子合拍的能力。

3、選擇有趣生動、強弱節奏比較明顯的樂曲, 讓孩子隨著音樂的反復用形體動作來體驗節奏的快慢和強弱變化。 例:讓孩子跟著音樂節奏走步, 要求走步的速度與音樂的快慢一致。 音樂快, 走得快, 音樂慢, 走得就慢, 用走步的動作來表現節奏。 還可用嘴巴發出象聲詞來伴隨動作, 體驗節奏的強弱,

Advertisiment
例:一邊聽音樂一邊打鼓, 嘴里隨聲發出咚咚咚的打鼓聲。 音樂強, 打鼓動作重, 嘴里發出的聲音也高。 音樂弱, 打鼓的作輕, 嘴里發出的聲音也輕。

4、在孩子基本掌握了用手、腳等表現節奏后, 要引導他用身體的各個部位(頭、肩、腰等)來表現節奏。 在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時, 一定要注重讓孩子自由發揮, 即興表演, 切記不要記孩子一味模仿大人的動作。 孩子出現動作不協調等現象是難名勝的, 應在成人的引導下進行自我調整, 達到形體與節奏的協調統一。

推薦閱讀:淘氣孩子成長妙招警惕孩子學壞與教育誤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