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正確表揚與批評孩子

慎用批評, 批評懲罰孩子似乎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這些只能收到一時的成效, 不能真正把成人想傳達的資訊內化到孩子的心裡。 更嚴重的是, 有時爸爸媽媽的懲罰過於嚴厲, 導致寶寶身心受到傷害, 在寶寶進入幼稚園或小學時會更容易表現出攻擊和暴力行為。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採用的從言語訓斥到體罰等強硬嚴厲的處罰手段, 與寶寶在學齡前、學齡期到青少年期的攻擊性行為有顯著的相關。

所以, 當寶寶有問題行為時, 應當讓寶寶明白他的行為可能會給他人帶來怎樣的困擾和傷害。

Advertisiment
比如, 當寶寶抓破了別的小朋友手臂時, 你這樣跟他說:“寶貝, 你看明明的手臂被你抓淌血了。 他是不是很疼?如果明明把你的手臂抓淌血了, 你是不是也很疼啊?沒有人喜歡和愛抓人的孩子玩。 你以後還抓別人嗎?”我想孩子一定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不會再犯。 真正有必要懲罰孩子時, 父母才可以採取一些不傷及寶寶自尊或身體健康的懲罰手段。 比如, 罰孩子不准看他喜歡的電視, 或者取消預定的旅遊等。 如果寶寶在被懲罰的過程中產生激烈的對抗情緒, 不僅不利於糾正寶寶的問題行為, 反而會使其產生新的問題行為。

善用表揚獎賞

表揚獎賞和批評懲罰一樣, 都是教育寶寶所採取的強化手段之一, 並非是教育寶寶的目的,

Advertisiment
同樣不能將成人想傳達的資訊真正內化到寶寶的心裡。 家長在使用獎賞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獎勵必須出自真誠

獎勵寶寶是因為他在某些方面的優異表現, 而不是為了控制寶寶的行為。 如果寶寶一旦發現家長的獎勵是虛假的, 他們很快就會遺忘並且不會珍惜, 這種獎賞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獎賞必須因人而異。 研究表明, 孩子因個性、家庭環境、文化、經濟等背景的不同, 需要獎賞的內容和程度應該因人而異。 如果不考慮寶寶的特殊需要, 獎賞效果便會大打折扣。 所以在獎賞的時候要有針對性, 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狀況予以不同的獎

2、獎勵不能損害寶寶的自主性

家長對寶寶獎勵的最終目的,

Advertisiment
是為了説明寶寶養成正確的行為, 讓寶寶認為自己的努力是為了學習或是表現正確的行為。 所以, 獎勵應該引導寶寶理解自己行為的意義及對自己和他人的好處, 決不能讓寶寶覺為獲得獎賞而有意識地表現好, 來討得家長或老師的歡心。

3、獎勵必須遵循正確的教育理念

獎勵是否能取得正面效果, 在於家長是否有正確的教育指導理念。 有些家長為了鼓勵寶寶多吃飯, 便承諾寶寶只要把飯吃完, 就可以得到糖塊或他喜歡的玩具。 有的成人看到寶寶學成人的樣子說粗話, 以為可愛就給他吃糖。 殊不知這強化了一個不正確的行為。 所以家長在給予獎賞時, 要意識到這種獎勵對寶寶帶來的影響。  

4、避免過多的獎賞,

Advertisiment
防止寶寶相互攀比

獎賞本來是凸現和強化寶寶的正確行為。 在適當的範圍內將寶寶與同伴做比較, 確實可以提高寶寶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但過分強調比較, 寶寶可能很難面對輸給別人的現實, 這對寶寶的身心發展非常不利。

 有效地教育寶寶, 就必須讓寶寶處於“最佳啟動狀態”。 換句話說, 沒有壓力, 寶寶就不能認真地對待父母傳達的資訊。 反之, 壓力過大, 就會干擾兒童對這些資訊的內化。 因此, 過於嚴厲的懲罰和過於頻繁的獎賞, 並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發展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 只有適當地運用獎賞和懲罰, 才能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父母對孩子的瞭解程度和應有的愛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