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教寶寶洗手 正確洗手的方法

洗手, 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事情, 但是如何正確、科學地洗手, 卻不是每個人都知曉。 正確洗手的好習慣應該從小就培養, 為了有個寶寶有個棒棒的身體, 教會寶寶正確洗手刻不容緩啊!

正確洗手六部曲

媽媽們首先要瞭解的是, 正確洗手的方法, 趕快補習下幼兒洗手六部曲吧!

幼兒較合理的洗手方法可概括為六個字:濕、搓、沖、捧、甩、擦。

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搓:手心、手背、指縫相對搓揉20秒。 掌心相對, 手指併攏相互摩擦;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擦搓, 交換進行;掌心相對, 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

Advertisiment
交換進行;彎曲各手指關節, 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 交換進行;指尖併攏, 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 交換進行;搓洗手腕, 交換進行。

沖:用清水把手沖洗乾淨。

捧:用手捧清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再關閉水龍頭。

甩:雙手五指自然下垂, 在水池裡甩上三甩, 防止手上的水滴在地上。

擦:用乾淨的毛巾/紙巾擦乾或烘乾機烘乾。

要把手洗乾淨, 除了要將肉眼可見的污漬洗掉外, 每次洗手需要雙手塗滿肥皂反復搓揉10秒鐘以上, 然後再用流動水沖洗乾淨。 如果懷疑接觸了感染源, 還需要反復按照以上步驟徹底清洗。

寶寶做了這8件事後一定要洗手

瞭解了怎麼洗手之後, 媽媽們還要教會寶寶們什麼時候一定要洗手,

Advertisiment
以下這8件事是生活中最常見的, 媽媽們一定要做好監督工作啊!

1.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 如打噴嚏及咳嗽

2.觸摸過公共物品, 例如電梯扶手、升降機按鈕及門柄後

3.在接觸眼、鼻及口

4.進食及處理食物前

5.大小便後

6.為幼童或病人更換尿片後, 及處理被污染的物品後

7.探訪醫院及飼養場前後

8.寶貝外出回家後及接觸動物或家禽

有時候在一些特殊情況下, 比如在旅途中, 無法做到隨時用乾淨的水洗手, 這時就只能使用濕紙巾、酒精擦手液等擦淨雙手。 雖然擦手並不能徹底清潔手部, 但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只能, 一旦到了有條件的地方, 需要馬上洗手!

洗手要注意的這些細節

最好別用洗手液

Advertisiment

兒科醫生崔玉濤表示, 免洗消毒液擦拭手, 可消滅很多粘在手上的病菌, 但消毒劑顆粒會留在手上。 現在不含消毒劑的洗滌產品越來越少。 消毒劑使用後, 會有部分消毒劑殘留於被洗滌物品上, 比如玩具、碗筷、餐具等等。 我們, 包括孩子在內, 會有慢性消毒劑食入的問題。 消毒劑的慢性少量食入, 可影響腸道菌群, 繼之影響腸道健康。 特別不要給“還在吃手的孩子”用免洗擦手液。

洗完手後怎樣關水龍頭

在打開水龍頭的時候, 手上的髒東西已部分轉移到水龍頭開關上, 洗完手如果直接用手關水, 會造成再次污染。 因此, 在公共場所最好使用“感應式”或“腳踏式”的水龍頭;如果必須用手關, 可以在洗完手後用乾淨的紙巾包裹在開關上關水,

Advertisiment
或者在洗手的同時用肥皂和水洗淨水龍頭開關。

水溫也別太高

皮膚科醫師表示, 人身體上有一層非常珍貴的皮脂膜, 如果用熱水洗手, 又再加上沐浴乳、洗手乳, 就會把我們的皮脂慢慢帶走, 很容易造成這種缺脂性皮膚炎。 寶寶皮膚嬌嫩, 曾經有案例, 6歲女童冬天用熱水和洗手乳洗手, 每天10幾次, 造成手的皮膚油脂嚴重流失, 變成“缺脂性皮膚炎”, 結果細嫩小手變的又老又皺。 因此, 寶寶洗手水溫不宜太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