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怎樣改造家中“小霸王”外邊“小病貓”?

現在很多家庭都有一個“小霸王”, 試問這樣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當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 任何事都順從他的意願, 事事代勞, 捨不得孩子吃苦;即使孩子做錯事, 也常將錯誤歸咎於他人。 如此的教養方式怎能不培養出一個“小霸王”。 而往往這樣的孩子一旦到了外邊就特別老實, 甚至有些膽小, 變成了“病貓”。

一、為什麼孩子在家是“小霸王”, 出門後卻很老實?

1、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有些孩子不聽家長的話, 如果哭鬧或不聽話、不好好的吃飯時, 家長用孩子害怕的語言嚇唬他, 如說:"你再哭我把你扔到外邊讓老虎吃了你",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想玩泥, 家長怕弄髒衣服, 說:泥裡有蟲子咬你的手等, 恐嚇孩子, 從而孩子失去了安全感, 形成膽小內向怯懦。

2、與家庭環境有關

有的孩子生活範圍很小, 平時只生活在自己的家庭裡, 很少出去玩, 接觸外人少, 依賴性較強, 不能獨立的適應環境, 這樣的孩子見生人就躲藏, 如果到新的環境, 適應比較慢。 而且在家應該是所有人疼愛的焦點, 在家是小公主, 小王子, 所有人都寵愛, 讓著他, 所以他在家願意表現, 也很大方。 可是到了外面, 面對陌生的壞境, 陌生的叔叔阿姨, 不一定會像家人那樣寵他讓他, 他會覺得有反差, 不適應, 焦慮, 因此就在外面就顯得膽子小也不叫人了。 這時“小霸王”自然也就變成“病貓”了。

Advertisiment

3、限制過多, 處處包辦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限制過多, 形成孩子不敢嘗試與實踐中獲得知識, 取得經驗, 這也造成膽小內向怯懦。

二、孩子在家是“小霸王”, 出門膽小怎麼辦?

1、放大孩子的“閃光點”

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 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 父母要儘量克制自己的感情, 不做太強烈地反應, 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 最膽小怯弱的孩子, 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 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 但作父母的, 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 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使孩子獲得自信, 再加上家長的正確引導, 慢慢的孩子會離“小霸王”、“小病貓”這些詞越來越遠。

Advertisiment

2、放手磨煉孩子

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煉。 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 或怕其經不起摔打, 動不動就說:“你不行”, “你還小”。 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 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 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 不知所措。 適度的挫折與磨難,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 是不可或缺的財富。 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 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 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 家長應努力不去干涉他並陪伴他一起玩。

3、樹立正面的榜樣

經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 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 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 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Advertisiment
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給孩子列舉一些他的勇敢行為, 如打了沒有哭, 或僅哭了一小會兒, 能大聲講話承認錯誤等等。 還應注重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 父親多和孩子說笑玩耍, 注重多與孩子談論爸爸, 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4、學會交往, 學會分享

給寶寶創造交往的機會, 多和同伴一起玩耍, 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學會分享, 而不是一直在家裡做“小霸王”。 可以試著讓孩子做一回小哥哥, 小姐姐, 鼓勵他們照顧小弟弟和小妹妹, 孩子的自尊心可是很強的哦, 相信他們會完成這個任務的。 經歷了學會對他人照顧的過程, 寶寶肯定會減少霸道和怯懦, 而是更加願意樂觀開朗的展現自己。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