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改變孩子磨蹭的習慣

在實際生活當中, 有許多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 有時, 當他們在進行感興趣活動, 而爸爸媽媽想讓他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時候, 孩子要麼不給予理睬, 要麼磨磨蹭蹭。 有時在做作業的時候, 他們也總是寫一會作業, 發一會呆, 或做一些別的小動作, 諸如擺弄鉛筆、小玩具什麼的。 這樣的孩子總是讓大人很著急, 同時又覺得無能為力, 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從孩子心理發展的角度看, 這種磨蹭行為不是一種良好的行為方式, 它不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Advertisiment
往往會使孩子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以後走向社會也難以適應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生活。 因此父母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磨蹭行為, 瞭解其中的原因, 幫助孩子改掉這一習慣。

雖然磨蹭在許多人眼中只是一個簡單的行為問題, 但是造成孩子磨蹭的原因卻不簡單, 主要有以下幾種。 先天因素有些孩子的磨蹭行為是由神經興奮機制和抑制機制的強度不同造成的。 當神經抑制機制強于興奮機制時, 孩子的行為可能就表現為反應慢、不靈活、不敏捷, 而當神經興奮機制強于抑制機制時, 孩子的行為則會表現為靈活、敏捷、麻利。

壓力磨蹭很多時候也是由於個體面臨的壓力、矛盾等造成的。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晚上看電視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心情特別輕鬆, 可是另一方面你心裡又很清楚, 今晚必須完成一項枯燥的工作, 這時你就會磨磨蹭蹭, 總想多看一眼電視, 碗一些去工作。 這種磨蹭行為就是個體在面對壓力時的一種應對行為。 看有趣的電視與做枯燥的工作在個體心理上形成了衝突、矛盾, 而又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 因而這就給個體帶來了心理上壓力, 這種壓力錶現在行為上往往就是磨蹭。 上面案例中的這個小朋友的問題就是如此。 他一方面想玩, 另一方面又迫于父母的威嚴和要求, 這就在他心理上形成了壓力, 進而表現出磨蹭的行為。

不成熟的行為調控方式兒童心理發展還不成熟, 對自我行為的反思、監控、調節能力還很低。

Advertisiment
因此, 他對自己的行為是什麼樣子, 應該是什麼樣子還沒有明確的認識, 無法做出合理的調節。 這樣即使當他們的行為中出現磨蹭現象時, 他們也很難做出及時的調節首先, 要理解孩子的磨蹭 即使是承認在一些問題上也常常會產生緊張情緒, 需要心理準備時間來進行調試。

對於正處於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孩子而言, 心理上的準備時間久更為重要了。 因此, 父母要對孩子的磨蹭行為給予適當的理解, 這是孩子進行心理自我調節, 進而作出行為決定的一個緩衝期。

其次, 可以做一些小遊戲來鍛煉孩子做事高效的習慣。 比如和孩子比賽揀黃豆。 放一盆大米在桌上, 裡面摻些黃豆, 爸爸和孩子比賽誰揀得快而准,

Advertisiment
媽媽在一旁數數, 數到50時雙方停止。 經常做諸如此類的遊戲, 可以鍛煉孩子在做事時神經充分興奮、精神高度集中的習慣。

第三、給孩子一段必要地心理緩衝時間。

對於有磨蹭習慣的孩子, 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事情之前, 可以事先告訴他待會要做什麼了, 適當給他一個緩衝時間, 然後在規定時間到的時候, 果斷地督促孩子從事某一項活動, 使他逐漸改掉磨蹭的習慣。 比如, 在吃飯前, 父母可以說:時間到了, 我們應該吃飯了。 再給你5分鐘玩電腦的時間, 5分鐘之後你自己關了電腦, 去吃飯。 如果孩子不照你說的做, 你可以再警告他一次, 你現在可以玩電腦, 也可以去吃飯, 到底要什麼你自己想一想, 想好了告訴我。

Advertisiment
當然, 父母在語氣上定要輕柔而決斷。 要讓孩子知道你的立場很堅定, 沒有緩和的餘地。 不要讓孩子看到你的猶豫或不堅定, 使他有機可乘。

第四、懲處體驗法。

對於有些磨蹭的孩子可以使用懲處體驗法。 比如有的孩子做家家庭作業時磨磨蹭蹭, 別的孩子半小時的作業, 他2個小時完不成, 而且又沒有改正的意思。 這時父母可以給他規定9點鐘之前必須做完, 做不完也不給時間做了。 等到9點鐘, 父母準時讓他停止, 不管做完做不完。 萬一真做不完, 他第二天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 就會體驗到磨蹭的壞處, 這樣才會主動去改正了。 當然使用這一方法要注意兩點:首先在規定的時間之前, 要和孩子一起商定, 從而防止他到時心裡不服氣;其次要事先和老師溝通好, 希望老師給予配合,共同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

希望老師給予配合,共同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