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引導新入園幼兒適應幼稚園

每學期初始, 新入幼稚園的孩子哭聲陣陣, 哭喊著“我不上幼稚園”, 那新入園幼兒應該怎樣引導呢?要使孩子高高興興上幼稚園, 老師和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一)要讓幼兒與父母、老師、同伴建立良好的關係。

與對父母的依戀相比較, 幼兒對老師的依戀更多的是尋求注意與贊許, 並且年齡越大的兒童在這方面表現得越明顯。 隨著年齡的增長, 兒童表示依戀的方式日臻完善, 並逐漸由外顯的行為依附、跟隨等轉向為內隱的行為:尊重、信服、敬畏等。 幼兒對同伴的依戀, 與對父母及老師的依戀也表現出不同。

Advertisiment
在母子關係基礎上形成的依戀具有“保護與被保護”的性質, 而對老師的依戀主要是建立在敬愛的基礎之上, 是為了求得老師的好感與贊許。 同伴之間的依戀則要求以對對方的尊重、信服為前提, 並以此形成友情和依賴的協調關係。 在幼兒初期, 兒童所表現出的對同伴的親疏、好惡, 主要是以在遊戲或學習過程中能否共用玩具、互相合作以及座位的遠近、家庭住址的距離等來決定的。

(二)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

首先, 要提前家訪, 分批入園。 入園前, 教師可通過家訪或電話聯繫, 瞭解幼兒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 熟悉幼兒的生活環境。 家訪時, 教師可主動接近幼兒, 與幼兒一起遊戲, 消除幼兒對教師的陌生感。

Advertisiment
另外, 教師還應善於觀察幼兒的生活環境, 如幼兒的遊戲室是如何佈置的, 喜歡玩什麼玩具等, 這樣的教師才可在幼兒入園後, 盡可能為幼兒營造他熟悉的環境。 而讓幼兒分批入園, 則可以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照顧新生, 進行重點引導。 同時, 先入園的幼兒已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常規, 他們的行為對後入園的幼兒可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 幫助幼兒做好入園準備。 入園前, 可邀請幼兒來園熟悉環境, 讓幼兒在父母的陪同下以小客人的身份到班上作客, 可讓先入園的小朋友準備自製的禮品送給新生, 加深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 讓幼兒有“想上幼稚園”的欲望。 同時, 可建議家長通過講故事,

Advertisiment
念兒歌、做遊戲等形式, 説明幼兒進行進一步認識、瞭解幼稚園。 另外, 還要指導家長培養幼兒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穿衣服、洗臉、刷牙等;提前按照幼稚園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兒生活, 使幼兒的生活鐘與幼稚園的作息時間相吻合。

第三, 入園後重視幼兒的情感轉移, 設法將幼兒對親人的依戀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 (1)營造幼兒熟悉的環境。 如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玩具, 允許幼兒帶自己喜歡的玩具、 圖書到幼稚園;暫時保留自己的習慣;稱呼幼兒的乳名等, 這些都會讓幼兒倍感新切, 從而消除陌生感。 (2)設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 穩定幼兒情緒。 教師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如教師可化妝成幼兒喜愛的形象,

Advertisiment
表演幼兒喜愛的故事, 還可利用童話般的戶外活動環境, 讓幼兒選擇喜歡的大型組合玩具, 開展各種遊戲, 使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生活。 (3)以形體語言親近幼兒, 讓幼兒有親切感。 幼兒早期觸覺較為敏感, 多與幼兒肌膚相親, 如拍拍幼兒的小腦袋, 拉拉幼兒的小手, 抱抱他, 和幼兒說幾句悄悄話等, 都可經讓幼兒對教師產生深深的親切感和依戀感。 當幼兒對老師產生依戀感時, 他就會喜歡上幼稚園, 從而順利地實現從家庭生活到幼稚園生活的過渡。

(三)讓幼兒帶玩具上幼稚園。

三歲孩子入園了, 每天上幼稚園的時候都要帶上自己心愛的玩具、毛巾、被子、枕頭, 還有的甚至是襪子。 對於2-3歲幼兒表現出來的這種依戀感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Advertisiment
家長不應該隨便阻止。 孩子對於早期一直玩弄的物品會產生一種特殊的依戀感, 就如同幼兒需要定期的皮膚撫觸一樣, 不僅是一種心理的需要, 同時還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四)創設良好的“家”的環境。

這一時期, 教師可以將娃娃家等活動區域類比家庭佈置, 讓孩子圍坐在教師身邊, 一起看電視、聽故事, 設置母子對話的情景, 一起說悄悄話, 讓孩子有回家的感覺, 感受“家的溫馨”。 此外, 還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興趣等進行分組活動, 使之在最短的時間找到朋友。 也可在牆面開闢“我的一家”專欄, 用於粘貼幼兒的全家福照片, 使幼兒焦慮時能在這裡獲得緩釋。  

新生入園幼兒哭鬧、情緒不穩定是普遍存在的。 從依戀的角度看,我們怎樣儘量解決孩 子的不穩定情緒、較快地跨過適應性坡度,從而穩定情緒愉快地上幼稚園呢?這就是在於父母和老師是如何去做了,相信只要我們用愛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和關心愛護幼兒、 教育幼兒,孩子們是會很快適應幼稚園集體生活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會是一張張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笑臉。

從依戀的角度看,我們怎樣儘量解決孩 子的不穩定情緒、較快地跨過適應性坡度,從而穩定情緒愉快地上幼稚園呢?這就是在於父母和老師是如何去做了,相信只要我們用愛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和關心愛護幼兒、 教育幼兒,孩子們是會很快適應幼稚園集體生活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會是一張張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笑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