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怎樣對待慢吞吞的寶寶

孩子做起事來總是慢半拍, 看在父母眼里是又急又氣, 真恨不得幫孩子把事做完算了;究竟孩子為什么總是慢吞吞的呢?有些孩子先天氣質就是屬于慢吞吞型的, 這種類型的孩子并不容易去轉變他的原有氣質, 反而是父母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來關注他的需要。


孩子之所以行動、做事緩慢, 一定有其原因, 追究形成原因, 耐心去協助他, 才是最重要的。

小玉生長在富裕的家庭, 生活的一切事情均有人代勞, 因此她從來不自己動手, 所以變得依賴心很強。 進入幼兒園以后, 許多事都非得自己動手做不可,

Advertisiment
小玉因為從來沒有做過, 所以功課常做得比其他同學慢、也不能夠得心應手, 經常落在同學之后完成。 上音樂課時, 老師耐心地教小朋友們敲敲打打、扭動身體去感受韻律, 此時小玉的爸爸媽媽就在教室外看著, 他們發現小玉的反應和動作總慢半拍, 完全跟不上老師的口令, 甚至不太敢與同學互動, 爸媽不禁開始擔心小玉的學習狀況……

慢吞吞的典型表現

表現一:基本動作慢

起床、吃飯、穿衣等速度慢。 喜歡賴床, 起來了又躺下;穿衣服總找不到前后。

表現二:注意力不集中

把任何事情都與玩結合起來。 刷牙時喜歡玩牙刷牙膏;洗臉時喜歡玩水;穿鞋時喜歡拿著鞋子在客廳里跑一圈。

表現三:愛撒嬌、等人幫忙

如果媽媽不在身邊就不肯吃飯、穿衣;任何事情沒有大人幫,

Advertisiment
就不愿意自己動手。

表現四:懶散, 不知輕重

做動作, 得先伸伸懶腰;四肢松軟, 如, 穿鞋時, 鞋拿在手上, 手一軟又掉在地上。 遇事, 從不著急。

動作慢有原因

孩子慢半拍、老是跟不上別人的速度, 如起床、穿衣、穿鞋、收玩具等, 總是丟三落四, 非得等到大人發脾氣才趕快做好。 到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慢吞吞的現象呢?

寶寶速度慢, 沒有時間觀念, 除了少部分是因為遺傳外, 大部分都與家庭教育、家庭環境以及寶寶個性培養有關。 要使寶寶速度變快, 關鍵在于父母在平時的生活、教育中如何進行正確引導。 2-3歲是寶寶教育的關鍵期, 到了上幼兒園后, 寶寶很多已成習慣的東西只有靠強制的辦法才能改變。

Advertisiment

專家認為, 造成孩子慢吞吞有下列幾種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慢吞吞常跟著“漫不經心”一起出現, 因為漫不經心所以顯得動作慢。 此外, 有些孩子之所以慢吞吞, 是因為注意力分散度低, 當他專注于一件事時, 無法一下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大人交代的事情上, 如看電視時叫他去收拾玩具。 有時才聽大人把事交代完, 又被另一件事吸引過去, 這是注意力高度分散, 所以, 不僅無法用心完成大人交代的指令, 還很快忘了前面的叮嚀。

操之過急

父母過于心急, 經常是一個指令出去, 就要孩子馬上做出回應。 然而每個孩子發展不太一樣, 有的孩子動作發展較快, 有的則思考方面較快, 當孩子的思考動作協調不是很好,

Advertisiment
而家長卻又要求嚴格, 超出孩子動作能力時, 家長會認為孩子慢吞吞, 而孩子卻認為他已經很快了。 家長和孩子的標準不一樣, 常是求好心切的家長認為孩子慢吞吞的主要原因。

缺乏興趣

孩子對他有興趣的事動作就很快, 沒興趣的事就慢吞吞, 如今天要去動物園玩, 他可以在3分鐘內穿好衣服、襪子, 還反過來催大人。 如果換成要他去收拾地上玩具的話, 他就開始慢吞吞, 任你三催四請, 直到你急得要發火了, 孩子的動作才稍微快一點。

天生氣質

外向的孩子其反應表現常是積極、勇敢、樂觀活潑的個性, 對一些學習活動總是充滿好奇心;相反的, 內向的孩子卻表現出畏縮、害怕、害羞、沉默的個性, 且不愿意與別人互動。

Advertisiment
了解孩子的個別差異, 給予不同的協助, 才能讓孩子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并增進其學習智能。

積極改造“慢半拍”的孩子

從好的方面來說, 慢半拍的孩子有他從容不迫、深謀遠慮、謹慎細致的一面, 不能一概說他不好, 或是把他當成問題兒童。 然而, 若幼兒時期的遲鈍沒有及時糾正, 一直到長大后還既遲鈍又緩慢, 可就要注意了。 如果孩子做任何事情總是慢半拍、跟不上別人的速度, 一定有原因存在。 追究形成原因, 讓孩子更積極些、機靈點、速度加快點。 以下提出幾點建議供父母參考:

培養自理能力

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并非故意, 也許是他小肌肉尚未發展成熟。 此外, 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吃得慢、吃得少, 便主動喂他吃飯;急著出門時, 干脆幫孩子將衣服、襪子、鞋子都穿好。孩子缺乏學習機會,一旦要自己做時動作當然慢。為了不剝奪孩子學習的權利,多給他自己動手的機會,在穩定的情緒下學習生活自理能力。

提供機會 刺激學習

當孩子會爬的時候,父母可以把他喜歡的玩具,放在他再爬幾步就可以拿到的地方,讓他去拿、去抓,訓練其手指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等他再大一點時,用他喜歡的玩具跟他玩抓搶游戲,以刺激學習。若是孩子的學習速度比較緩慢時,父母應放慢腳步,給他更多參與的機會,才容易幫助孩子在學習上進步。

勿過度保護

有些父母過度保護及寵愛孩子,使他很少有外在的刺激,造成孩子在學習發展上有較緩慢的現象發生。如:覺得地板臟或太硬,爬了會傷害肌膚,就不讓孩子爬,使其感覺統合失調;或覺得其他孩子不干凈,禁止他們接觸互動,影響孩子日后的社會行為發展。

增加同伴相處機會

孩子在一起玩,可以互相刺激學習。找鄰居或朋友的小孩,彼此年齡差距不大,讓他們一起玩,并從中觀察孩子的反應如何,然后在互動過程中,找出誰最快?誰最努力?誰最勤勞?每個人都替他找出一個優點來。千萬不要說誰第一名、誰最后一名,這樣會讓速度快的孩子更快,而速度慢的孩子更有挫折感。

找出原因、明確指示

當孩子慢吞吞,首先要了解他是故意的還是沒有興趣?如果確定是沒有興趣,就不要勉強他,而是要設法引起他的興趣。如果是故意的,很可能是父母的壓力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調整情緒并明確指導他,或是清楚的示范給孩子看,讓他明白事情進行的步驟。

給予正面的贊美

平時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贊美,使他有充分的自信心。負面、否定的語調,如“你怎么動作那么慢,像個蝸牛在爬一樣。”“你真笨,笨得像豬。”這只會使得孩子更加惶恐和擔心。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就給予他適當的贊美及鼓勵:“加油喲!媽媽相信你會做得到。”讓孩子更有信心且主動學習。

樹立良好典范

孩子模仿的對象大多來自家人或父母,所以希望孩子行為有所改善,父母必須先以身作則,樹立好的典范,唯有良好的學習對象才能讓孩子有一個模仿的榜樣。

多關心,多了解

孩子行為有問題,并不一定表示他是故意的,客觀評量孩子的發展特質,耐心地去協助他,調整自己的行為;此外,父母不要因為愛孩子,就幫他處理日常瑣碎事情,這樣反而害了他。讓孩子從小對所做的事情負責,不管是快也好、慢也好,讓他學著去承擔,父母才能放心、放手。

干脆幫孩子將衣服、襪子、鞋子都穿好。孩子缺乏學習機會,一旦要自己做時動作當然慢。為了不剝奪孩子學習的權利,多給他自己動手的機會,在穩定的情緒下學習生活自理能力。

提供機會 刺激學習

當孩子會爬的時候,父母可以把他喜歡的玩具,放在他再爬幾步就可以拿到的地方,讓他去拿、去抓,訓練其手指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等他再大一點時,用他喜歡的玩具跟他玩抓搶游戲,以刺激學習。若是孩子的學習速度比較緩慢時,父母應放慢腳步,給他更多參與的機會,才容易幫助孩子在學習上進步。

勿過度保護

有些父母過度保護及寵愛孩子,使他很少有外在的刺激,造成孩子在學習發展上有較緩慢的現象發生。如:覺得地板臟或太硬,爬了會傷害肌膚,就不讓孩子爬,使其感覺統合失調;或覺得其他孩子不干凈,禁止他們接觸互動,影響孩子日后的社會行為發展。

增加同伴相處機會

孩子在一起玩,可以互相刺激學習。找鄰居或朋友的小孩,彼此年齡差距不大,讓他們一起玩,并從中觀察孩子的反應如何,然后在互動過程中,找出誰最快?誰最努力?誰最勤勞?每個人都替他找出一個優點來。千萬不要說誰第一名、誰最后一名,這樣會讓速度快的孩子更快,而速度慢的孩子更有挫折感。

找出原因、明確指示

當孩子慢吞吞,首先要了解他是故意的還是沒有興趣?如果確定是沒有興趣,就不要勉強他,而是要設法引起他的興趣。如果是故意的,很可能是父母的壓力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調整情緒并明確指導他,或是清楚的示范給孩子看,讓他明白事情進行的步驟。

給予正面的贊美

平時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贊美,使他有充分的自信心。負面、否定的語調,如“你怎么動作那么慢,像個蝸牛在爬一樣。”“你真笨,笨得像豬。”這只會使得孩子更加惶恐和擔心。只要孩子有一點進步,就給予他適當的贊美及鼓勵:“加油喲!媽媽相信你會做得到。”讓孩子更有信心且主動學習。

樹立良好典范

孩子模仿的對象大多來自家人或父母,所以希望孩子行為有所改善,父母必須先以身作則,樹立好的典范,唯有良好的學習對象才能讓孩子有一個模仿的榜樣。

多關心,多了解

孩子行為有問題,并不一定表示他是故意的,客觀評量孩子的發展特質,耐心地去協助他,調整自己的行為;此外,父母不要因為愛孩子,就幫他處理日常瑣碎事情,這樣反而害了他。讓孩子從小對所做的事情負責,不管是快也好、慢也好,讓他學著去承擔,父母才能放心、放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