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培養寶貝的音樂細胞

很多孩子一開始很喜歡彈琴, 後來就厭惡了, 因為他們從中得到的不是性情的陶冶和愉快的情緒, 而是由父母嘮叨和吵罵而引起的焦慮、煩躁、單調、無奈甚至失望和厭惡。

東東學習音樂的故事

東東四歲, 媽媽給她報了一個幼兒電子琴興趣班, 孩子在班級跟著老師練琴還挺配合, 但是回到家就不喜歡彈琴了。 這怎麼辦呢?有一天, 媽媽在窗戶外面看孩子們學琴, 發現老師很會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孩子們彈完幾首曲子, 老師誇張地說:“哎呦, 你們彈得真好, 我要暈倒了。 ”然後身體就往一邊倒,

Advertisiment
孩子們興奮得不得了, 整節課下來都興趣盎然。 媽媽很受啟發, 回家就把孩子平時玩的布娃娃玩具找出來10個, 整齊地碼放在電子琴旁邊的桌子上, 東東彈完一首曲子, 媽媽就讓布娃娃暈倒一個, 孩子特別高興, 有時候, 媽媽不在身邊, 她就自己彈, 然後自己“幫助”布娃娃暈倒, 東東很快成為班裡樂感發展最快的孩子。

一年之後, 班裡很多孩子都要考級, 媽媽卻做出了一件出乎意料的決定:不讓女兒考級。 她說:聽說也看到過周圍人為孩子學琴花大量金錢、時間和精力為孩子學琴而奔波勞累, 但是他們在談自己的想法時, 很多人認為孩子有了一技之長, 長大了至少多了一個謀生手段, 至於維持孩子的興趣和激發孩子的靈感是他們很少考慮的。

Advertisiment
因為一個指法不到位, 嚴厲指責孩子“你怎麼那麼笨”或“你怎麼那麼不用心”等等, 如果孩子因此而喪失興趣或信心是很不值得的。 與其這樣, 還不如讓孩子放鬆地發展興趣, 讓孩子為琴感到愉快而不是感到倦怠。

先天條件

研究發現, 所有人生來便具有音樂潛能, 並且呈正態分佈。 有的成人認為自己五音不全或者缺乏音樂細胞, 是把音樂才能主要定位在完善的歌唱或者樂器表演上, 但是, 絕大部分人都具有音樂欣賞的習慣和能力, 這也是音樂學習習慣的重要部分。 音樂智慧是人類八種潛能之一。 這些潛能在不同的人身上的組合不同, 有的人在這方面可能是優勢智慧, 有的人在那方面可能是優勢智慧,

Advertisiment
尤其是經過後天的環境刺激和教育培養, 人具有了不同的能力特徵。

胚胎期

從胚胎期起, 孩子就開始吸收母體內的節奏和語音, 良好的感官經驗為他們奠定了牢固的聽覺基礎。 出生以後對聲源的探究意識發育很快, 父母對孩子身體運動有節奏的帶動能豐富他的音樂感受。

能順利地說話後

孩子能順利地說話以後, 對兒歌的節奏比較敏感, 特別喜歡模仿成人唱歌跳舞, 而且能唱旋律簡單的歌曲。

四歲以後

四歲以後在適宜的教育環境下, 可以初步接觸樂理和鍵盤樂器。

培養寶貝音樂細胞的5個策略

良好的音樂學習經驗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具有特殊意義。 音樂具有優異的審美功能, 歡快、柔和、優美的樂曲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感受性,

Advertisiment
薰陶優美、安詳、高雅的情感, 具有美化心境、陶冶情操的作用。 音樂還有助於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研究表明, 音樂教育和智力開發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在音樂中成長的孩子, 能敏銳地感受理解音樂的特徵, 並隨著節拍和旋律的變化讓想像力自由地飛翔。

每個人都有音樂潛能, 早期音樂體驗品質決定孩子音樂潛能發揮的程度, 因此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音樂教育是關鍵。

把音樂啟蒙與身體運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可以在孩子的腳上系一個小鈴鐺, 讓他在走路、跑步的節奏中感受音響。 孩子高興的時候, 有時會即興跳舞、扭擺身體, 有時會自得其樂的哼唱, 雖然可能曲不成調, 但是大人要積極鼓勵,

Advertisiment
最好與孩子一起扭擺哼唱。 成人可以有意識地對孩子的動作打節奏, 伴隨他的走、跑、跳等身體運動。 鼓勵孩子敲敲打打的行為, 讓他感受聲源與音響的關係, 只要沒有影響別人的行為, 大人不要嫌鬧煩躁而阻止孩子。

引導寶貝在自然音域內唱歌。

四五歲以上的寶貝社會性逐漸得以發展, 開始唱一些歌曲, 但是大人要避免孩子模仿演唱成人歌曲, 這對他們發育比較稚嫩的嗓音有損壞, 引導他們在兒童的自然音域內唱歌。 另外, 律動是這一年齡階段兒童表達他們音樂感受的常用手段, 鼓勵他們在朗誦兒歌或者聽音樂時喜愛用自己的想法和音響在遊戲中學習。 如果孩子喜歡而且家庭條件允許, 可以學習鍵盤樂器,鍵盤樂器比弦樂更適合幼兒學習。

可以帶孩子上正規教育機構的奧爾夫音樂班。

培養和維持興趣是培養寶貝音樂細胞的第一法寶。

父母對孩子要求不能過高,如果超越了孩子發展的速度和限度,結果將適得其反,不僅扼殺了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還可能壓抑孩子的個性。同時,注重音樂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尤其在關乎音樂考級的事情,父母要慎重。學習樂器必然要學習演奏技巧,要求孩子有一定的樂理知識和小肌肉控制協調能力,這對絕大多數學齡前兒童來說都存在著學習壓力。缺乏興趣的技巧訓練可能會讓孩子對音樂感覺乏味。因而,父母要開動腦筋想一些辦法,使孩子始終對音樂感興趣,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借鑒東東媽媽的教育智慧。

享受藝術的薰陶和啟蒙是目的

父母對琴童子女過高的期望值和極端的做法,社會上已經有不少報導和批評,東東的媽媽則在教育觀念上的站位比較高,對孩子彈琴的教育價值有比較理性的認識,即在孩子技藝不斷提高的同時,維護他對彈琴的濃厚興趣和對音樂的好奇心,讓彈奏樂器和欣賞音樂成為孩子一生的一個高雅樂趣和人生修養的一部分。

避免功利主義的觀念和做法

為了考級而把一首曲子反復地練習很多遍,父母有時免不了情緒化地訓斥孩子,把生動活潑的藝術追求和享受變成單調乏味的機械訓練,結果有的孩子考了級就再也不願意彈琴。這種功利主義的觀念和做法是不足取的。彈琴本身是一個很複雜的心智活動,尤其是在注意力的分配上:既要讀譜,又要看譜,還好搞准指法,有時還要糾正已經形成的錯誤,一雙眼睛、一個腦袋同時要幹這麼多事情,也確實夠難為幼兒的了,而這一複雜技能的熟練掌握需要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而考級勢必要求孩子彈一個曲目很多遍,為一個指法而練很多遍,這樣反復做同一件事情是很單調的。也就是這個原因,很多孩子一開始很喜歡彈琴,後來就厭惡了,因為他們從中得到的不是性情的陶冶和愉快的情緒,而是由父母嘮叨和吵罵而引起的焦慮、煩躁、單調、無奈甚至失望和厭惡。

因此,培養孩子學習音樂的好習慣,要求父母以學樂器為媒介、為資源、為手段,要立于此又高於此,對細節問題既不可姑息遷就,又不可過分苛求,要站在較高的教育制高點上正確看待學習過程,把孩子每一個學習狀態(如勤奮、懶惰、勇敢、畏懼等)都轉化為積極的人生教育。這才能讓寶貝真正享受到藝術的薰陶和啟蒙教育。

可以學習鍵盤樂器,鍵盤樂器比弦樂更適合幼兒學習。

可以帶孩子上正規教育機構的奧爾夫音樂班。

培養和維持興趣是培養寶貝音樂細胞的第一法寶。

父母對孩子要求不能過高,如果超越了孩子發展的速度和限度,結果將適得其反,不僅扼殺了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還可能壓抑孩子的個性。同時,注重音樂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尤其在關乎音樂考級的事情,父母要慎重。學習樂器必然要學習演奏技巧,要求孩子有一定的樂理知識和小肌肉控制協調能力,這對絕大多數學齡前兒童來說都存在著學習壓力。缺乏興趣的技巧訓練可能會讓孩子對音樂感覺乏味。因而,父母要開動腦筋想一些辦法,使孩子始終對音樂感興趣,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借鑒東東媽媽的教育智慧。

享受藝術的薰陶和啟蒙是目的

父母對琴童子女過高的期望值和極端的做法,社會上已經有不少報導和批評,東東的媽媽則在教育觀念上的站位比較高,對孩子彈琴的教育價值有比較理性的認識,即在孩子技藝不斷提高的同時,維護他對彈琴的濃厚興趣和對音樂的好奇心,讓彈奏樂器和欣賞音樂成為孩子一生的一個高雅樂趣和人生修養的一部分。

避免功利主義的觀念和做法

為了考級而把一首曲子反復地練習很多遍,父母有時免不了情緒化地訓斥孩子,把生動活潑的藝術追求和享受變成單調乏味的機械訓練,結果有的孩子考了級就再也不願意彈琴。這種功利主義的觀念和做法是不足取的。彈琴本身是一個很複雜的心智活動,尤其是在注意力的分配上:既要讀譜,又要看譜,還好搞准指法,有時還要糾正已經形成的錯誤,一雙眼睛、一個腦袋同時要幹這麼多事情,也確實夠難為幼兒的了,而這一複雜技能的熟練掌握需要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而考級勢必要求孩子彈一個曲目很多遍,為一個指法而練很多遍,這樣反復做同一件事情是很單調的。也就是這個原因,很多孩子一開始很喜歡彈琴,後來就厭惡了,因為他們從中得到的不是性情的陶冶和愉快的情緒,而是由父母嘮叨和吵罵而引起的焦慮、煩躁、單調、無奈甚至失望和厭惡。

因此,培養孩子學習音樂的好習慣,要求父母以學樂器為媒介、為資源、為手段,要立于此又高於此,對細節問題既不可姑息遷就,又不可過分苛求,要站在較高的教育制高點上正確看待學習過程,把孩子每一個學習狀態(如勤奮、懶惰、勇敢、畏懼等)都轉化為積極的人生教育。這才能讓寶貝真正享受到藝術的薰陶和啟蒙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怎麼培養寶寶的音樂天分呢?什麼音樂適合寶寶?

    各種中外經典的音樂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一定要給孩子聽正版的CD音樂,而且盡可能用品質好的音箱設備,不要給孩子聽電腦上下載的MP3,因為那些都是有音質損耗的音樂,從小給孩子最好的聲音刺激有利於孩子聽力的... [詳細答案]

  • 7回答

    怎樣培養寶寶的如廁習慣?

    寶寶1.5~2歲左右,是孩子大腦神經系統逐漸成熟,能控制大小便的年齡。一歲半以後,如果孩子大便一般都是在早飯後,則每天到時就讓孩子坐在便盆上或者到衛生間去排。如果寶寶開始不願意時,不要硬逼。如果無論... [詳細答案]

  • 3回答

    怎樣培養寶寶的觀察力

    任何時候都可以培養寶寶觀察力啊,比如你家房間裡的桌子換了地方,或安了新窗簾,寶寶可能注意不到。作為父母就可以提醒他:“今天房間裡有什麼變化?”;父母的衣著或髮型有了變化也要問問他:“今天媽媽有什麼不...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樣培養寶寶開朗的性格

    經常帶寶寶遊樂場類人相對多的地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間長了就好了!小孩子玩開了就好啦! [詳細答案]

  • 3回答

    要怎樣才能培養寶貝的讀書興趣?

    孩子喜歡聽故事,這個特點,幾乎沒有家長可以反對,不過孩子喜歡的程度有所不同,所以這和家長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要培養寶寶讀書的習慣,最好就採用“講故事”的方法。通過講故事,兒童不但可以多認識好多字,還...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