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培養孩子與同伴友愛相處

孩子之間的友愛相處主要表現應當是:相互關心, 相互幫助, 與互相同情。 有些家長把孩子關在家裡不讓他們接觸同伴, 使這些孩子沒有和同伴相處的生活經驗, 雖然他們能從書本中懂得不少友愛的道理, 也能講出許多友愛的故事, 但不能和同伴友愛相處。 所以, 培養孩子友愛相處是當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怎樣培養孩子與同伴友愛相處呢?

1、樹立良好的榜樣。 道德品質的教育不能專靠說教、訓斥和責備, 應當在教育者的直接影響下形成。 因為孩子有巨大的模仿性和感受性, 和睦的家庭關係與教師之間的團結、互助、友愛,

Advertisiment
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作用。 有些孩子把心愛的玩具給同伴玩時, 他們會說:“我媽媽也是這樣做的”, 或者說“老師喜歡我們這樣”。 可見, 良好的榜樣對孩子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要講道理。 榜樣的力量只有當兒童理解時才具有決定意義, 如果是幼兒就要向他們解釋清楚, 說明友愛相處的必要性。 文藝作品、故事、童話中的人物是孩子喜歡的, 可以利用這些材料向他們進行友愛教育, 使他們懂得和同伴相處中什麼是好的行為, 什麼是不好的行為?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不能那樣做?向雷鋒學習, 發揚關心與謙讓精神, 向大象伯伯學習, 幫助小動物。 這在孩子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集體活動的重要性。

Advertisiment
幼兒對同伴的友愛只能在和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得到培養, 因此, 家長首先要給孩子創造條件, 比如幫助孩子找朋友, 讓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 一起看書、看電視等, 也可以帶孩子到小朋友家作客。 由於共同活動所引起的感情使他們容易產生友誼。

但是, 每個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 開始時由於互不瞭解, 有的孩子任性、固執, 有的孩子喜歡獨佔, 稱霸稱王等, 這時, 隨時都可使他們在共同活動中產生矛盾, 影響他們對集體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所以家長或老師不但要幫助孩子找同伴, 還要給予指導和幫助。

大人在指導孩子和同伴友好相處中, 首先應儘量讓孩子們彼此熟識, 相互瞭解。 多數孩子喜歡和性情溫和、能幹、有本領、有特長的孩子玩,

Advertisiment
喜歡和那些關心他、愛護他的孩子玩, 所以家長應向孩子介紹同伴的優點, 使孩子產生對同伴的信賴和喜愛, 產生共同活動的願望。 如小明媽對小玲說:“小明搭的大輪船可好啦!你和他一起玩吧!”小玲就會帶著羡慕、敬佩的心情去接近小明, 如果小明媽說:“小明, 你最會搶玩具, 和小玲玩不許搶”, 這樣會使小玲在玩前對小明產生一種恐懼和厭惡心理, 也就不想和小明玩了。

大人還要教育孩子在共同活動中學會合作與商量的習慣。 開始時可交給孩子們一個共同任務, 要他們去合作完成, 如搭一輛車、做一朵花。 也可叫孩子們在開始共同活動之前商量一下, 玩什麼?怎麼玩?孩子們通過他們自己商量出來空共同遊戲或訂立的規則,

Advertisiment
他們會樂意去做並會自覺地遵守規則。 當孩子們在活動中發生矛盾時, 應教會孩子自己去解決, 使他們學會尊重同伴意見, 克服自己的缺點, 願意互相讓步, 互相説明的情況下找到解決矛盾的辦法, 並繼續活動下去, 如玲玲和珍珍都要圓積木當車輪, 但兩人手上的圓積木都不夠搭怎麼辦?他們經過商量後, 決定把圓積木合起來, 共同搭成了一輛大卡車。 順利地解決了矛盾, 並使他們學會運用合作與商量的本領。

4、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對同伴的同情心表現在他對同伴的關心和幫助上, 如珍珍生病了, 小玲給他送去了自己心愛的玩具和點心。 貝貝膽子小, 伯貓, 一個人不敢出去,

Advertisiment
珍珍就主動去幫助他, 和他一起走過貓的身邊。 珍珍、玲玲、貝貝的友誼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有些家長教育孩子只想到自己, “這是你的玩具, 別給人玩啊!“這是你的書, 別給入看啊I”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心目中沒有同伴, 也就不可能有友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