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怎樣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心, 人類最美好的一種情感, 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究竟什麼時候開始培植寶貝的同情心比較合適呢?研究表明, 培植同情心的關鍵年齡應該在0-3歲, 而不是不少父母認識的那樣, 應該在寶貝懂事之後或者寶貝長到足夠大之後。
寶貝同情心發育兩大特點
同情心是寶貝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最早獲得的一種情感反應, 其發展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
第1階段:同情心的萌發早在寶貝出生3個月既已產生。 比如, 3個月大的小寶貝聽到別的寶貝的哭聲, 他會感到不安, 繼而產生同情, 出現移情反應,
Advertisiment
並因此哭鬧起來。 當寶貝9個月的時候, 如果他看到別的寶貝摔倒了, 他會因為同情而流淚, 然後鑽進媽咪的懷抱尋求安慰, 好像摔倒的就是他自己。 這個年齡段的寶貝自我意識還沒有萌芽, 無法區分自己與他人, 因此總是把別人的痛苦視同自己的痛苦。 兒童發育心理學家馬丁·霍夫曼把這種現象稱為“全球同情心”。
第2階段:1至2歲時, 寶貝已經能夠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並且具備了試圖減輕他人痛苦的本能。 比如, 15個月的寶貝看到別的小寶貝哭鼻子時, 他可能也癟著小嘴想要哭, 然後他會拿出自己手裡的玩具去安慰哭鼻子的寶貝或者給哭鼻子的寶貝擦擦眼淚, 以此來表示他的同情心。 但是, 由於認知能力不成熟,
Advertisiment
不知道該如何表現自己的同情心才好, 這個年齡段的寶貝很容易出現同情心混亂狀態。 比如, 如果哭鬧的寶貝被抱走了, 那麼想要去安慰別人的寶貝就失去了安慰的對象, 他可能轉而抱著他的玩具小熊, 以哄玩具小熊的方式來繼續表露他的同情心。 總之, 同情心幾乎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情感反應, 我們要做的只是在適當的時機對寶貝的同情心給予肯定, 予以強化。
培養寶貝同情心6法
同情心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對他人的情感反應和認知反應。 同情心是可以培養與鞏固的, 但是如果我們在寶貝成長的過程中不對寶貝的同情心予以肯定與強化, 那麼我們就無法培養出一個充滿同情心的寶貝,
Advertisiment
甚至某一天, 那個曾經看著別的寶貝哭他也哭, 看著別的寶貝難受會去安慰他人的寶貝也會以冷酷的面貌面對周圍的一切, 從此變得麻木不仁。 培養寶貝同情心可以從多方面入手, 只要媽咪有心, 到處都是教育的課堂――
1.不要扼殺寶貝的同情心
很多媽咪不瞭解寶貝心理發育的特點, 一旦寶貝看到別的小朋友哭, 他也跟著哭, 有的媽咪就很不耐煩甚至很生氣, 會毫不猶豫地將寶貝訓斥一通。 久而久之, 寶貝就會產生認識的偏差, 覺得他同情別的小朋友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因此, 每當遇到這樣的情形, 媽咪最好給予寶貝一些正確的引導, 比如給寶貝手絹去給正哭著的小朋友擦擦眼淚, 鼓勵寶貝用小手輕輕地拍拍哭著的寶貝等等。
Advertisiment
這樣既調整寶貝混亂的同情心, 同時也教給寶貝正確的表達同情的方法。
2.潛移默化地影響寶貝
想要養育一個富於同情心的寶貝, 媽咪首先得富於同情心。 比如寶貝不小心將心愛的玩具摔壞了, 寶貝正哭鬧著呢, 此時, 媽咪最好不要因為寶貝摔壞了玩具而簡單的訓斥寶貝, 而是應該站在寶貝的立場考慮問題, 給予寶貝關注與安慰, 並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寶貝訴說, 讓寶貝意識到你是多麼同情他的處境。
3.柔化寶貝的攻擊性
按照生態學理論的解釋, 攻擊是人一種本能的反應, 這種本能必須靠道德的約束才能加以壓抑。 經常帶寶貝到動物園、自然博物館、水上世界去參觀, 讓寶貝建立正確的認識, 使寶貝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
Advertisiment
可以有效地減少寶貝對小動物的殘忍行為。 如果可能, 還可以讓寶貝飼養一隻小動物, 讓寶貝在飼養小動物的過程中, 體會到生命的可愛與可貴。 一個對小動物都充滿愛心的寶貝必定是一個富於同情心的寶貝。 當寶貝攻擊媽咪或他人時, 一定要告訴他:“哦, 你打了我, 我很痛。 我不希望你這樣。 ”這樣可以幫助寶貝體驗他人的感情, 同時也明白他人對他的期望究竟是什麼。
4.經常幫助弱勢群體
讓寶貝蒙上眼睛, 體驗體驗盲人的痛苦;每次見到殘疾人, 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他們提供幫助;鼓勵寶貝在日常生活中多幫助那些比他小的孩子, 讓他在幫助弱小者的行動中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支援……所有這一切都會給寶貝一種正確的心理暗示, 讓寶貝慢慢地培養並鞏固他的同情心。
5.讓寶貝明白你也需要他
當家庭成員生病、受傷或心情不好時,可以以適當的方式向寶貝“訴說”,並向寶貝尋求“幫助”。比如,讓寶貝給生病的爸爸拿塊糖,或者幫爸爸拿藥等等。家庭成員遭遇傷病時,最好不要為了怕給寶貝施加壓力而隱瞞事實真相,限制寶貝表達同情的行為,而應該給寶貝恰當的機會來表達他的同情心。
6. 借助各種媒介教育寶貝
寶貝喜歡看動畫片或者故事書,媽咪可以利用這些媒介向寶貝宣傳,讓寶貝明白對哪些人和事應該表示同情,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示同情。同時,在觀看電視或閱讀書籍時,對於其中一些負面的東西,媽咪要及時給予疏導,以免寶貝產生錯誤的認識。這種疏導不用過分正式,只要在恰當的時機提醒寶貝一聲就可以了。 讓寶貝慢慢地培養並鞏固他的同情心。
5.讓寶貝明白你也需要他
當家庭成員生病、受傷或心情不好時,可以以適當的方式向寶貝“訴說”,並向寶貝尋求“幫助”。比如,讓寶貝給生病的爸爸拿塊糖,或者幫爸爸拿藥等等。家庭成員遭遇傷病時,最好不要為了怕給寶貝施加壓力而隱瞞事實真相,限制寶貝表達同情的行為,而應該給寶貝恰當的機會來表達他的同情心。
6. 借助各種媒介教育寶貝
寶貝喜歡看動畫片或者故事書,媽咪可以利用這些媒介向寶貝宣傳,讓寶貝明白對哪些人和事應該表示同情,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示同情。同時,在觀看電視或閱讀書籍時,對於其中一些負面的東西,媽咪要及時給予疏導,以免寶貝產生錯誤的認識。這種疏導不用過分正式,只要在恰當的時機提醒寶貝一聲就可以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