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快來看看嬰幼兒健康五大實用標準

嬰幼兒時期(0~3歲), 是人的一生中體重增加最快的時期, 這一時期孩子的營養攝取特別重要。 因此, 家長必須安排好嬰幼兒的飲食, 保證豐富均衡的營養。

1、關注孩子體重的變化, 採取相應的措施

3歲以下的幼兒應每月量一次體重, 連續兩個月體重不增加屬於異常現象。 家長可以將孩子每月體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體健康。 但往往由於分不清正常生理現象與不健康現象, 而整天提心吊膽。

究竟如何識別嬰幼兒的健康呢?嬰幼兒健康的標準是:

1、生理遺傳正常, 無先天缺陷。

2、食欲好, 營養豐富。 母親若發現孩子不愛吃東西,

Advertisiment
首先應檢查他是否生了病。 因為很多疾病都會表現出食欲不振。

3、白天活潑愉快, 夜裡睡得踏實。 健康的孩子不僅能吃, 也能玩能睡。 如果孩子白天出現反常, 沒精神, 夜裡又總睡不安穩, 就要找醫生檢查診治。

4、體質好, 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強。

5、體重增長適度。 一般說, 半歲以內的孩子, 平均每月增長750克, 後半年平均每月增長500克。 3歲後由於身高增長加快, 身體顯得瘦了, 這是正常現象。 胖不一定就是健康。 孩子長得過胖, 也可能是一種病態, 家長應該注意。

6、發育符合規律。 如在一定時期長牙、說話, 能進行適合年齡的活動以及學會某種動作等。

個別兒童因遺傳、環境和教育的不同, 可能會出現一些差異, 應全面分析,

Advertisiment
不必緊張、顧慮。

重標在“年齡(月)一體重(千克)”發育圖上, 每個月的體重連結起來, 就構成一條體重曲線, 觀察曲線, 就可以判斷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 曲線平直, 說明孩子的體重沒有增加, 可能有問題。 若曲線向下傾斜, 則說明孩子的身體肯定有問題, 患有某種疾病, 應馬上就醫。 只有曲線向上延伸才是正常的。 家長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和醫生一起分析孩子的問題。

(1)患有疾病:①經常生病;②生病不多, 但生病時不進食;③有腸道寄生蟲, 如絛蟲等, 使幼兒的營養不能被人體吸收。

(2)飲食餵養不當, ①每天進食次數不夠;②每天的飲食成分中熱量供給不足;③維生素供給量不足。

(3)衛生條件差:①室內環境不好;②食物、飲水不乾淨;③糞便隨意處置。

(4)其它原因:①幼兒過早離開母親,

Advertisiment
由保姆照料;②孩子過於孤單, 缺乏感情交流, 心理饑餓, 使幼兒不思飲食。

家長要從以上幾個方面找出原因, 然後採取適當的措施加以解決。

2、4~6個月嬰兒的飲食

4~6個月嬰兒的飲食應以母乳為主。 母乳不僅能提供嬰兒生長發育所需全部營養物質, 還含有其它食物所不具備的免疫物質, 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各種疾病的侵入。 用母乳餵養的嬰幼兒, 還能增加嬰幼兒與母親之間的感情, 而這種母子之間的感情又是一個人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有助於孩子個性的形成與智力的發展。

因此, 這一階段的嬰幼兒, 在補充輔助食物之後, 也要繼續以母乳為主餵養。 在嬰幼兒身體較弱的情況下, 甚至可過渡到1歲,

Advertisiment
只是母乳哺乳次數和量要逐漸減少。

3、6個月~1歲幼兒的飲食

這一年齡段幼兒的飲食, 基本上要以輔助食物為主。 家長可以給孩子多選用稀飯、爛麵條、蛋黃、水果泥、菜泥、肉末、肉鬆等, 添加時應注意每次只先加入一種, 品種和數量都要循序漸進, 由少到多, 最後加較難消化的肉末。 WHO(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用發芽穀物磨成粉熬粥, 以促進嬰幼兒的消化吸收。

家長要儘量讓孩子吃輔助食物, 但如果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可暫停增加輔助食物。 天氣炎熱的夏季, 不宜增加新的輔助食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