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志在四方的成語故事

1 志在四方的典故

春秋時, 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撥下, 殺了太子申生, 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梁國。

後來, 晉獻公死了, 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 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 就派人去殺他。 於是, 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 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待, 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 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 日子過得舒服極了, 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後, 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 齊國開始衰弱。 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裡秘密商議,

Advertisiment
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了。 齊姜是個女中豪傑, 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 就對重耳說:“公子, 你有遠大的志向, 我很高興。 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 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了很驚訝, 說:“我並沒打算離開你, 離開齊國呀, 我不走!”齊薑聽了, 知道重耳不想走, 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 用酒把重耳灌醉後, 把他送出了齊國。

後來, 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 終於回到晉國, 當上了晉國的國君, 史稱晉文公

2 志在四方資料

【注音】zhì zài sì fāng

【解釋】比喻人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出處】《孔叢子》

【簡介】志在四方, 即指有遠大的志向。 出處:“志在四方”由“四方之志”衍變而來。 “四方之志”出自秦朝孔鮒編撰的《孔叢子》(記述孔子及其後代言行的一部書)。

Advertisiment

【近義詞】志在千里

【成語舉例】好男兒志在四方,不能拘泥在一點小小的利益上,要勇敢的去開拓自己的未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