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胎教就開始培育寶寶的心靈

這裡所說的胎教是“培育心靈”, 而非灌輸知識。 培育孩子的心靈是胎兒時期最為重要的事情。

知識教育是目前為止主要的教育方式, 這是左腦教育。 所謂左腦教育是教授知識, 開發大腦功能, 使其變得聰明。 現在的教育幾乎全部都是左腦教育, 大大忽略了心靈教育, 因此, 必須要將心靈教育作為更重要的事情來考慮。

培育心靈應該從胎兒時期開始。 母親要注意在懷孕期間所吃的食物, 保持心態平穩, 要與胎兒說話, 和他們進行心靈溝通, 培養出“親子一體感”。 這就是胎教。

母親若是能在懷孕時就開始將愛傳達給孩子,

Advertisiment
將有助於孩子右腦的開發, 能培育出素質優秀的寶寶。

通常, 孩子在出生之後所獲得的和母親的“親子一體感”是智力發展的條件。 孩子能夠來到這個未知的世界, 正是因為有和母親的這種一體感與安全感。

在胎兒時期已經獲得“親子一體感”的孩子, 在出生之後也能感到安穩, 不會任性哭泣, 也不會夜啼不止。 因為從在腹中時他們就是在能接收父母說的話的條件下而慢慢發育的, 所以出生之後也會成長為一個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好的孩子。 這讓育兒變成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 孩子真的會很乖順地聽話。

然而, 若是母親在懷孕時認為培養孩子是在孩子出生之後才開始, 那麼生出來的孩子很有可能會一直不停地哭泣,

Advertisiment
不管是媽媽說的話還是爸爸說的話, 都不會去聽, 這就增加了培養的難度了。

若是孩子一直帶著在母親腹中時就沒有被滿足的心情出生, 就會很愛哭。 愛哭的孩子和經常夜啼的孩子都是因為心中充滿了悲傷。

如果母親未曾與胎兒進行心靈溝通、一直沒有和他們說過話, 那麼將來孩子就很有可能不會與父母進行溝通, 會一直懷著寂寞的心, 經常悲傷地哭泣。 然而, 父母卻不知道孩子為何哭泣, 這就使育兒過程缺少心靈的溝通。

相反, 因胎教而心靈充實的孩子很少會哭, 心情很平和, 不論對誰都很和善, 即便離開母親一段時間也能有安全感地待著, 不論是去爺爺(姥爺)那裡還是去奶奶(姥姥)那裡,

Advertisiment
都能很痛快地過去。 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輕易哭。 所以培養起來很輕鬆。

希望大家能重新認識胎教這件事。 不過需要提醒一下, 請不要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對孩子進行灌輸知識的胎教, 心靈上的溝通才是最重要的。 若是能做到的話, 將會培養出接受能力很強、不論學什麼都能學好的孩子。 而且, 培養出的孩子對於父母說的話, 也能乖順地聽進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