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便中瞭解寶寶的健康情況

寶寶的大便就像晴雨錶, 不僅可以反應寶寶消化吸收的功能, 還可以提供寶寶一些疾病方面的重要信息。 所以儘管大便“長相不雅”, 臭不可聞, 可是還有它的利用價值。 爸爸媽媽通過學習如何觀察寶寶的大便狀況, 這樣對瞭解寶寶的健康狀況是大有益處的。

寶寶處於發育時期, 各階段的飲食結構和餵養方法都有所不同, 而且會受許多因素影響, 因此, 孩子的大便性狀也是不盡相同。 不過, 作為家長應瞭解孩子正常大便的性狀,

寶寶各個階段的正常大便性狀

一, 胎便:新生寶寶在出生後兩個小時左右就開始排出胎便,

Advertisiment
它是由胎兒期的腸道分泌物、膽汁和羊水組成, 呈墨綠色稠糊狀, 並稍有腥臭味, 一般會在2-3天排解完畢。 等寶寶吃奶後, 大便就會轉成黃色了。

二, 嬰兒大便:如系母乳餵養, 大便多呈金黃色軟膏樣並稍有酸臭味, 有時呈淡綠色或混有少許奶瓣的軟便, 一般每天2-3次。 以牛奶餵養為主的嬰兒, 大便常為淡黃色, 質較硬, 每天1-2次或隔日1次, 每次量較多。 如孩子除吃奶外, 還吃米粉、米湯等澱粉類食物, 則大便量較多, 味較臭。 在最初給孩子添加蔬菜等輔食時, 大便中可含有未消化的菜葉等, 待孩子的胃腸功能逐漸適應了以後, 該現象就會消失。

三, 年長兒大便:與成人的大便性狀基本相同, 多為黃色或黃褐色軟便,

Advertisiment
每天1-2次, 或每隔1-2天1次。

如孩子吃了西瓜、番茄, 大便中可見紅色瓜瓤樣物, 或解少許帶紅色的水樣便。 如食用了動物的血、肝和較多的肉類, 或服用鐵劑、碳劑, 大便可呈黑色, 在前一種情況下, 大便的隱血試驗可呈陽性。 在成形的大便表面附有少許黏液。

寶寶在各階段異常的大便性狀

一, 大便如呈黃色黏液狀、膿血狀:多表示寶寶患有腸道細菌感染或痢疾;如為稀水樣、蛋花樣, 且有酸臭味, 則以消化吸收不良或梅毒性腸炎的可能性大。

二, 果醬樣便或血水樣便:前者多發生于孩子患有腸套疊的情況下, 後者以發生出血性腸炎的可能性大, 孩子多伴有哭鬧、腹脹及吐瀉等情況。

三, 黑色便:又稱柏油樣便。 若排除了前面所述的特殊食物或藥物的干擾,

Advertisiment
黑便通常意味著孩子有消化道出血現象, 且多為上消化道出血, 較常見的病有消化道潰瘍、息肉和鉤蟲病等。

四, 灰白色大便:又稱陶土樣便。 多見於患有肝膽疾病的孩子, 如嬰兒肝炎綜合征、膽道閉鎖等, 且以小孩多見, 孩子同時可伴黃疸、尿黃、腹脹和肝脾腫大等表現。

五, 正常大便表面附有鮮血:如此時大便較軟, 排便時孩子安靜無痛苦, 多見於直腸息肉;如大便幹硬, 排便時孩子較費力, 且伴有肛周疼痛, 則很可能是肛裂所致。

六, 大便秘結:指大便幹硬, 常呈顆粒狀, 且隔時較久, 排解困難。 大多數是因為寶寶偏食和排便的無規律性引起。

倘若爸爸媽媽們養成勤于觀察寶寶大便的良好習慣, 而且熟知以上關於寶寶大便的正常跟不正常性狀的特點與區別,

Advertisiment
那麼對寶寶的健康狀況就可以瞭若指掌。 這樣如果寶寶生病的話, 爸爸媽媽就可以及時發現及時採取相應對策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