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影響睡眠元兇:尿頻

孕婦懷孕後, 隨著胎兒生長, 子宮變大, 膀胱壓力增大導致尿頻, 小便次數增多其實尿的不多, 孕婦晚上頻繁起床活動很容易睡不著, 影響孕婦的睡眠品質。 想上廁所的原因是因為身體裡的血液量急劇增加, 導致流入腎臟的血液增加, 排出的尿液也增加, 最終進入膀胱的尿液也就增加。

孕期尿頻嚴重的, 准媽媽一定要學會判斷當下情況要不要去醫院治療。

會引發尿頻的疾病分別是:

子宮收縮刺激膀胱

尿頻是准媽媽最容易產生的症狀和困擾, 懷孕早期大概有一半的孕婦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尿頻,

Advertisiment
到了孕晚期, 有將近80%的孕婦為尿頻困擾, 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也嚴重影響了睡眠品質。 “這主要是因為逐漸增大的子宮和胎頭擠壓到膀胱, 讓准媽媽產生尿意, 進而發展為尿頻。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李真解釋。

膀胱位於子宮的前方, 孕3個月時, 增大的子宮可以刺激前方的膀胱, 出現尿頻症狀。 到了中期後, 子宮在腹腔內慢慢增大, 對膀胱的刺激症狀隨之減輕。 孕28周以後, 正常時均可出現不規律的子宮收縮(子宮發硬), 一旦宮縮刺激膀胱, 也會出現尿頻的症狀。

多渴多飲多尿體重不增長 可能患妊娠糖尿病

“進入懷孕後期, 約38周左右, 胎頭下降入骨盆, 又會壓迫膀胱, 出現尿頻症狀。 ”李真說, 白天, 准媽媽站或坐都會增大的子宮壓迫腹腔內的大血管,

Advertisiment
使下肢靜脈回流障礙, 腎血流減少, 白天尿量減少。 夜間臥床, 減輕了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 增加了腎血流量, 夜尿增加, 這是孕育寶寶的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

“但是, 如果出現多渴、多飲、多尿的‘三多症狀’並伴體重不增長時, 應及時就醫, 以排除妊娠糖尿病的可能。 ”李真建議。

尿頻伴尿痛 看是否遭遇尿路感染

雖然尿頻是孕期的一種正常現象, 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一些病理徵兆。 懷孕後, 由於輸尿管和膀胱的移位, 使尿液積聚在尿路裡, 讓細菌易於繁殖, 容易發生尿路感染。

“如果准媽媽小便時出現疼痛感, 或尿急得難以忍受, 建議查一下尿常規, 看看是不是泌尿系統感染等疾病。

Advertisiment
”李真說, 妊娠4~12周是胎兒致畸的敏感時期, 用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慎重使用, 但又不是絕對禁用, 可以先通過大量飲水, 多次排尿, 沖洗膀胱和尿道, 減少細菌在泌尿系統的滯留, 再適當配合使用消炎藥。

採取什麼措施緩解

1、晚飯後尤其睡前儘量減少飲水量。 睡前儘量排空膀胱。 你可以在白天大量補充水分, 但睡前幾小時就開始限制水的攝入量, 這樣可以減少你夜間上廁所的次數。 下午和晚上不要喝咖啡和茶, 當然, 你很可能已經為了避免攝入咖啡因, 而自覺停止飲用這些飲料了。

2、早孕期開始常做縮肛運動, 這樣可以訓練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於控制排尿。 即經常有意識的練習收縮盆腔肛門周圍的肌肉, 收縮時儘量延長收縮時間,

Advertisiment
然後放鬆, 如此反復練習, 不僅可以預防產後的盆底鬆弛導致的性功能障礙, 還可以預防孕晚期和產後出現的用力後漏尿現象。 也可做骨盆放鬆練習, 這有助於預防壓力性尿失禁。 即四肢呈爬行動作, 背部伸直並弓起(貓背), 收縮臀部肌肉, 將骨盆推向腹部, 持續幾秒鐘後放鬆。 如果能夠堅持做該項鍛煉, 大部分孕婦的症狀會明顯減輕。

3、儘量不要憋尿, 有尿意後要立即排尿, 並儘量一次排乾淨。 尿液集聚在膀胱內會導致尿液上行。 出現尿路感染甚至腎炎等併發症。

 小訣竅:小便時身體前傾, 這樣可以幫助你完全排空膀胱裡的尿液。 不過, 就算是採取了這些措施, 你也可能不會感覺輕鬆多少。 就像我們認識的一位元母親說的那樣:“這就是大自然幫你預習寶寶出生後無數不安夜的殘酷方法!”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