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引起小兒盜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引起小兒盜汗的原因很多, 應具體分析, 辨證施治。 一般來說, 小兒盜汗可歸納為以下兩種。

一是生理性盜汗。 小兒時期, 由於皮膚內水分較多, 毛細血管豐富, 新陳代謝旺盛, 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 活動時容易出汗。 倘若小兒入睡前活動過多, 可使機體產熱增加, 或者進食不久胃腸蠕動增強, 胃液分泌增多, 汗腺分泌也隨之增加, 這些均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 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時內。 此外, 盜汗還見於睡前吃過較燙的飲食, 或被子蓋得太多大厚, 或室內溫度過高等。 上述誘因均可使丘腦下部體溫調節中樞發出信號,

Advertisiment
引起交感神經興奮, 導致全身出汗, 尤以軀幹、面部顯著。

二是病理性盜汗。 有些小兒入睡後, 出汗以上半夜為主, 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 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 好比打開了汗腺的“小龍頭”, 這種情況在侗樓病患兒中尤其多見。 有一點要注意, 盜汗並非是拘樓病特有的表現, 應綜合分析, 必要時檢查血鈣、血磷、鹼性磷酸酶以及腕骨x線攝片等, 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侗樓病。 佝僂病主要見於兩歲半以下的兒童。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 除此之外, 患兒常有低熱消瘦, 體重不增或下降, 食欲不振, 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 檢查血沉、結核菌素試驗以及胸部x線攝片等, 往往可發現異常,

Advertisiment
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由此可見, 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 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 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 ・作為父母, 不能一見小兒盜汗就盲目服藥, 這是很不可取的。

無論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盜汗, 護理工作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小兒盜汗以後, 要及時用幹毛巾擦乾皮膚, 及時更換衣服, 被褥或睡衣也要經常晾曬, 日光的作用不僅在於加熱乾燥, 還有消毒殺菌的作用。 夜間更換衣被要特別小心, 動作要快, 避免小兒受涼感冒。 另外還要勤沫浴, 因為體內的鹽分和代謝產物隨汗液排泄, 這些物質積聚過多會阻塞皮膚上的毛孔, 使得汗液不能及時排出, 對健康的危害比盜汗本身要大的多。

Advertisiment
此外, 對易盜汗的小兒, 應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體質鍛煉, 如空氣浴、日光浴、冷水浴等, 以增強體質, 提高適應能力。 體質增強了, 盜汗隨之而止。 這比任何靈丹妙藥都有用, 年輕的父母們不妨一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