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廚房也能變成第二課堂,歐美孩子的創造力就是這麼培養的

讓孩子參與食物的製作, 真的好嗎?

在小朋友親自動手製作食物的過程中, 可以發展孩子的哪些能力呢?

烹飪教育發展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1. 社會情緒能力

在歐美的幼稚園裡, 烹飪活動總是能吸引班裡所有的人。

在製作食物的時候, 孩子們總是很專注。

為了做出好吃的食物, 孩子們願意認真傾聽並觀察簡單的烹飪步驟, 遵循一定的烹飪順序, 也願意和朋友們溝通交流、相互合作, 輪流加入需要的食材。

2. 肌肉力量、解決問題能力

打蛋、擠檸檬汁、攪拌沙拉、塗果醬、揉麵團等等步驟, 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手指精細動作,

Advertisiment
還能促進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這些能力也都是孩子日後拿筆寫字的基礎。

有些時候, 孩子雖然知道如何把玩具拼插得更穩固, 但是因為手指手腕力量不足, 沒法實現自己的想法, 通過這些簡單的烹飪活動還能增強孩子的肌肉力量, 讓孩子在玩玩具或是做手工的時候也能更好地完成。

當孩子獨立完成這些活動時, 也使得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 語言和認知能力

很多歐美幼稚園會將烹飪活動作為教授科學知識的主要形式。

老師給孩子們機會去預測每一個步驟(攪拌或者加水等等)之後會發生什麼, 並鼓勵他們觀察各種材料在混合、溫度升高或受到外力後的變化。

在熱火朝天的製作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孩子們會有很多機會數數、分類、使用各種測量體積的容器等等, 詞彙量也隨著和成人的互動逐漸提高。

4. 促進身體健康

做飯的過程, 是學習健康飲食的最佳時機!

孩子們會因為好奇忍不住嘗試每種被加入的材料, 如麵粉、蔬菜、油、醋等等, 感受每種食材獨特的風味。

對於挑食的孩子, 讓他們使用多種水果蔬菜參與做飯, 是增加飲食多樣性的非常好的一個辦法!即使原來不願意吃的東西, 自己做的也願意捧個場呢。

5. 創造力

烹飪不僅是一門科學, 也是一種藝術創作。

在歡快的製作過程中允許孩子試吃, 讓孩子選擇冰箱裡有的一種水果或者蔬菜加進去, 再品嘗自己的創作, 再有趣不過了。

如果家裡人都很滿意孩子的創意,

Advertisiment
不妨把這道菜以孩子的名字命名, 如「小寶時蔬」, 來鼓勵孩子多多參與。

如何在家中和孩子一同製作三餐?

雖然國內的幼稚園中, 支持烹飪活動的還是極少數, 不過爸媽完全可以在家裡給孩子機會幫廚!

這樣融入日常生活的教育, 也符合早期教育「去課堂化」、「去科目化」的趨勢。
而且, 如果家裡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話, 把這件事交給他們就再好不過啦, 沒什麼事比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做飯更有意思的了!

下面就來說說,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參與的步驟。

所給出的建議年齡只做參考, 具體孩子可以參與哪些步驟, 需要根據他現有的能力和過往的經歷來確定。

2~3 歲

兩、三歲是孩子學著使用大臂力量的年齡,

Advertisiment
可以嘗試下面這些互動:

1. 攪拌、混合

可以讓孩子攪拌水果蔬菜和沙拉醬(或油醋), 或是把餃子餡攪拌混勻。

注意最好給孩子又大又沉的碗, 這樣不容易打翻或弄灑。 如果擔心孩子做不好, 分一小部分到一個小碗裡讓他參與也可以。

2. 搖動

沙拉不一定只能用勺子攪拌, 用一個杯子把蔬菜水果和沙拉醬或是優酪乳裝進去, 再擰緊蓋子讓孩子拿在手裡搖動。

專門製作一杯搖出來的蔬果沙拉, 也是很好玩的。

3. 塗抹

使用安全的果醬刀塗抹果醬或者花生醬, 週末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為家人製作愛心早餐或是下午茶!

4. 搓

給孩子一把小刷子, 讓孩子洗洗菜。

先不要管孩子刷的幹不乾淨, 孩子喜歡參與, 享受和家人一起做飯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Advertisiment
這對於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非常有幫助哦。

5. 撕、掰

幫忙撕菜葉、掰豆角, 都是 2~3 歲孩子最喜歡做的事!

在孩子參與的過程中積極肯定孩子的認真、努力, 會大大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表揚孩子這點對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再容易不過了。

6. 蘸

讓孩子把饅頭或吐司麵包片蘸滿雞蛋液, 為製作黃金小饅頭或黃金吐司做準備。 或者讓孩子把牛肉放在碗裡蘸滿醬油醃制。

只是簡單的一些步驟, 就能大大增加孩子的參與感。

7. 按、揉、用簡單工具

如果吃麵食, 不妨給孩子一塊揉好的麵團和工具, 讓他盡情發揮創意, 製作出不一樣的「饅頭」、「餃子」或者麵條!

準備一些簡單的模具, 在做餅乾、做點心的時候, 讓孩子一起用模具壓出造型, 即使是 2 歲的孩子也能做出造型豐富的餅乾、點心呢。

一個小建議可以準備好一個收納盒在廚房,準備好兒童圍裙、濕巾、兒童擀麵杖、餅乾模具等,方便把孩子要用到的小裝備收集起來。

3~4 歲

3 歲時,孩子開始學習使用手指和手腕做更多的事情,就可以讓孩子嘗試下面這些活動啦:

1. 包裹

包餃子、把錫紙包在土豆外面等等,只要家長能包容結果的不完美,看到孩子參與的價值,都建議鼓勵孩子參與哦!

2. 倒水

倒水、牛奶、果汁,或是用量杯給榨汁機里加水。

可能一開始孩子不可避免地會把水灑到杯子外面,但最好不要看到孩子做不好就代替孩子完成,可以先輔助孩子完成,再慢慢過渡到讓孩子自己完成。

3. 擀面、揉球

使用手或者擀麵杖把面擀平,或者把肉餡揉成肉丸子。

如果家裡經常做丸子,買個丸子鉗也是可以的,4 歲的寶寶就可以用了。

4. 使用量杯

最簡單的就是燜米飯的時舀大米這一步,可以讓孩子在旁觀看,慢慢帶著他參與。

用量杯稱豆子、小米這些,也可以讓孩子一同參與。

5. 剝

剝煮熟的鵪鶉蛋、雞蛋、玉米的時候,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或者讓孩子負責。還能順道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6. 切軟的食物

如香蕉,煮過的胡蘿蔔,麵團等這些食物,可以在成人的指導下,讓孩子用兒童安全刀來切。

4~6 歲

4 歲和 5 歲的孩子處在練習控制手指的小肌肉的階段,因此可以嘗試下列活動:

1. 磕雞蛋

把雞蛋敲裂,輕輕用手掰開,讓蛋黃落入碗中。

可別小看磕雞蛋,看似很簡單,其實需要很好的手指手腕力量的控制。

2. 擠

給孩子半隻切開的檸檬或是橘子,讓孩子擠檸檬汁、橘子汁之類的。

飯後負責擦桌子,並擰乾擦桌布也是類似的,就是沒榨橘子汁那麼好玩。

3. 剝軟的皮

香蕉、橘子、蒜這些蔬菜水果的剝皮工作就交給孩子來吧。

吃上孩子親手剝的香蕉、橘子,想來心裡也會美美的。

4. 用刀切

一些硬度適中的食物,比如青椒、麵包等,可以讓孩子來切。

如果孩子手腕力度稍弱,可以切成條後,讓孩子再切成丁。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人應該在一旁監督,以免孩子受傷。

5. 準備水果、蔬菜拼盤

如果為孩子提供適宜的環境和工具,5 歲左右的孩子在大人的監督下完成一道水果拼盤完全不在話下。

他們會很喜歡這個創造的過程,還有可能精心擺盤哦!

不過,注意如果你希望讓他們獨立完成一道「菜」,要提前把時間預留出來,更要對孩子的創造活動有耐心。

教育的目的從來不是讓孩子學習好,而是讓孩子喜歡學習。

孩子的世界從來都不是按科目劃分的,他們的求知欲來自於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願望。

只要有心,你在家裡也可以為孩子提供「去小學化」、「去課堂化」的早期教育環境,讓孩子邊學邊做,感受學習的樂趣。

即使是 2 歲的孩子也能做出造型豐富的餅乾、點心呢。

一個小建議可以準備好一個收納盒在廚房,準備好兒童圍裙、濕巾、兒童擀麵杖、餅乾模具等,方便把孩子要用到的小裝備收集起來。

3~4 歲

3 歲時,孩子開始學習使用手指和手腕做更多的事情,就可以讓孩子嘗試下面這些活動啦:

1. 包裹

包餃子、把錫紙包在土豆外面等等,只要家長能包容結果的不完美,看到孩子參與的價值,都建議鼓勵孩子參與哦!

2. 倒水

倒水、牛奶、果汁,或是用量杯給榨汁機里加水。

可能一開始孩子不可避免地會把水灑到杯子外面,但最好不要看到孩子做不好就代替孩子完成,可以先輔助孩子完成,再慢慢過渡到讓孩子自己完成。

3. 擀面、揉球

使用手或者擀麵杖把面擀平,或者把肉餡揉成肉丸子。

如果家裡經常做丸子,買個丸子鉗也是可以的,4 歲的寶寶就可以用了。

4. 使用量杯

最簡單的就是燜米飯的時舀大米這一步,可以讓孩子在旁觀看,慢慢帶著他參與。

用量杯稱豆子、小米這些,也可以讓孩子一同參與。

5. 剝

剝煮熟的鵪鶉蛋、雞蛋、玉米的時候,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或者讓孩子負責。還能順道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6. 切軟的食物

如香蕉,煮過的胡蘿蔔,麵團等這些食物,可以在成人的指導下,讓孩子用兒童安全刀來切。

4~6 歲

4 歲和 5 歲的孩子處在練習控制手指的小肌肉的階段,因此可以嘗試下列活動:

1. 磕雞蛋

把雞蛋敲裂,輕輕用手掰開,讓蛋黃落入碗中。

可別小看磕雞蛋,看似很簡單,其實需要很好的手指手腕力量的控制。

2. 擠

給孩子半隻切開的檸檬或是橘子,讓孩子擠檸檬汁、橘子汁之類的。

飯後負責擦桌子,並擰乾擦桌布也是類似的,就是沒榨橘子汁那麼好玩。

3. 剝軟的皮

香蕉、橘子、蒜這些蔬菜水果的剝皮工作就交給孩子來吧。

吃上孩子親手剝的香蕉、橘子,想來心裡也會美美的。

4. 用刀切

一些硬度適中的食物,比如青椒、麵包等,可以讓孩子來切。

如果孩子手腕力度稍弱,可以切成條後,讓孩子再切成丁。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人應該在一旁監督,以免孩子受傷。

5. 準備水果、蔬菜拼盤

如果為孩子提供適宜的環境和工具,5 歲左右的孩子在大人的監督下完成一道水果拼盤完全不在話下。

他們會很喜歡這個創造的過程,還有可能精心擺盤哦!

不過,注意如果你希望讓他們獨立完成一道「菜」,要提前把時間預留出來,更要對孩子的創造活動有耐心。

教育的目的從來不是讓孩子學習好,而是讓孩子喜歡學習。

孩子的世界從來都不是按科目劃分的,他們的求知欲來自於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願望。

只要有心,你在家裡也可以為孩子提供「去小學化」、「去課堂化」的早期教育環境,讓孩子邊學邊做,感受學習的樂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