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顱內壓增高的明確病因

凡由多種致病因素引起顱內容積增加, 側臥位腰椎穿刺所測得的腦脊液壓力超過1.92kpa, 即為顱內壓增高, 若出現頭痛、嘔吐、視力障礙及視乳☆禁☆頭水腫等一系列臨床表現時, 稱為顱內壓增高綜合征。

一、確定有無顱內壓增高

顱內壓增高有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之分。 一般病程緩慢的疾病多有頭痛、嘔吐、視乳☆禁☆頭水腫等癥狀, 初步診斷顱內壓增高不難。 而急性、亞急性腦疾病由于病程短, 病情發展較快, 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且無明顯視乳☆禁☆頭水腫, 此時確診有無顱內壓增高常較困難, 需要進行下列檢查予以確定。

Advertisiment

(一)眼底檢查。 在典型的視乳☆禁☆頭水腫出現之前, 常有眼底靜脈充盈擴張、搏動消失, 眼底微血管出血, 視乳☆禁☆頭上下緣可見灰白色放射狀線條等改變。

(二)嬰幼兒顱內壓增高早期可發現前囟的張力增高, 顱縫分離, 叩診如破水壺聲音。

(三)脫水試驗治療。 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靜脈滴注或速尿40毫克靜脈推注后, 若頭痛, 嘔吐等癥狀減輕, 則顱內壓增高的可能性較大。

(四)影像學檢查。 頭顱平片可發現顱骨內板壓跡增市或/和鞍背吸收某些原發病的征象。 腦血管造影對腦血管病, 多數顱內占位性病變有相當大的診斷價值。 有條件可行頭顱ct掃描和mri(磁共振)檢查, 它對急性, 亞急生顱內壓增高而無明顯視乳☆禁☆頭水腫者, 是安全可靠的顯示顱內病變的檢測手段。

Advertisiment

對疑有嚴重顱內壓增高, 特別是急性, 亞急性起病有局限性腦損害癥狀的患者, 切忌盲目腰穿檢查。 只有在診斷為腦炎或腦膜炎和無局限性腦損害之蛛網膜下腔出血癥, 方可在充分準備后行腰穿檢查。

二、明確病因

根據病史和起病的緩急, 內科系統和神經系統檢查的發現, 必要的實驗室檢查, 初步確定顱內壓增高的病變和病因是完全可能的。 常見的病因如下幾種。

(一)顱腦外傷。 腦內血腫和腦挫裂傷等。

(二)顱內腫瘤和顱內轉移瘤等。

(三)腦血管病。 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梗塞等。

(四)顱內炎癥和腦寄生蟲病。 各種腦炎、腦膜炎、腦膿腫、腦豕囊蟲病、腦肺吸蟲病、腦包蟲病等。

(五)顱腦畸形。

Advertisiment
如顱底凹陷、狹顱癥、導水管發育畸形、先天性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等。

(六)良性顱內壓增高。

(七)腦缺氧。 心搏驟停、肺性腦病、癲癇連續狀態等。

(八)其它。 肝、腎機能衷竭、血液病、高血壓腦病、各種中毒、過敏性休克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