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腦癱小知識

腦癱的發病率為新生兒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六。 患兒大多是由先天原因造成, 主要是母親分娩時困難, 引起胎兒窒息或顱內出血, 出生後不呼吸、腦缺氧時間較長所致, 也有一部分是新生兒後天高燒、腦炎、腦膜炎等的後遺症。

小兒腦癱的症狀包括運動障礙、姿勢障礙、語言障礙、視聽覺障礙、生長發育障礙、牙齒發育障礙、口面功能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癲癇。

不少腦性癱瘓的嬰兒在“呱呱”墜地後, 家長們沒有發現孩子有什麼明顯的異常狀況, 特別是那些輕型的腦癱兒童更容易被忽視, 即使有的能引起家長與臨床醫生的注意,

Advertisiment
但也沒有明確的診斷, 甚至會誤認為是其他疾病, 如佝僂病、缺鋅、營養不良、軟骨病等等, 這樣就使嬰兒錯過了早期診斷, 貽誤早期治療的機會。

其實腦癱兒童在早期所表現的運動異常、姿勢異常, 以及進食異常等, 只要細心地觀察就不難發現。 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觀察識別:

1.腦癱嬰兒在各方面的發育都比同齡正常兒童差。 如:全身發軟、無力或四肢發緊;易驚、角弓反張, 少動或過多地亂動;餵奶時出現吸吮無力、吞咽困難或經常嗆、噎、吐奶;嬰兒的嘴不能很好閉合, 哭聲微弱或發出陣陣尖叫;2—3個月時, 不會笑、抬頭;持續哭鬧, 手指緊握, 不會張開;4—5個月還不會翻身;8個月還不會坐, 甚至不會抓、握,

Advertisiment
也不會把手放到嘴邊。 另外, 智力發育也落後于同齡正常兒童。

2.異常的動作或姿勢。 如:流口水、顫抖;在學站時, 兩腿併攏, 雙腳總是腳尖著地, 有時甚至出現交叉, 呈剪刀型;肢體運動不協調, 不對稱, 頭不能保持正立位置等, 這些都是腦癱兒童常見的異常動作或姿勢。

總之, 根據腦癱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各種不同姿勢, 結合母親在懷孕時及產時的高危因素, 便可早期發現, 應儘早去醫院神經科檢查, 以明確診斷, 進行早期的治療。

據瞭解, 腦癱兒如在出生3個月內就被發現並接受正規治療, 治癒率可高達98%。 但很多家長往往忽視孩子早期的一些症狀, 譬如常常不明原因哭鬧, 6個月孩子還不會翻身、半躺, 到了2歲還不會走路, 而將其誤認為是孩子胖、不願動、缺鈣或佝僂病,

Advertisiment
導致超過半數的患兒都是在1周歲後才被發現, 這樣, 康復機會就大為降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