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學走步越早越好嗎?

嬰兒運動功能的發育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 並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 “二抬四翻六會坐, 七滾八爬周會走”這句前人的總結就是真實地反映了小兒運動發育的規律, 如果違背了這一規律, 過早地讓孩子學站立、行走, 由於此時寶寶骨骼的骨質還比較軟弱, 肌肉組織中尤其是下肢及足部肌群比較嬌嫩, 肌力較弱, 再加上剛學走路時姿勢會不太正確, 使得全身的重量壓迫到下肢中, 在這種垂直重力的持續作用下, 容易造成雙腿彎曲畸形, 甚至形成“X”形或“O”形腿, 不僅影響到寶寶以後的形態健美, 而且也不利於寶寶的正常發育。

Advertisiment

不少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小寶寶能比別人的寶寶更聰明一點, 學什麼都能快人一步, 比如說話、走路、學習等。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可以見到不少的父母為了儘早地鍛煉嬰兒下肢的運動功能, 常用兩手支撐著嬰兒兩側腋窩, 助力向上, 使之反復做“跳躍運動”, 但其實您是否知道, 其實寶寶學走路, 是不能操之過急的。

其實, 每個寶寶的發育速度都是不盡相同的, 學走路也不例外, 一般來說, 寶寶1~1歲半學會走路, 都算是正常的, 不宜操之過急, 不能因看到其他同齡寶寶都會走路了便心急地強迫自己家的寶寶也學會走路, 而是應該要遵循寶寶的發育節奏, 適當地先為他做一些學走路前的準備工作,

Advertisiment
讓他輕鬆學會走路。 那麼, 為了讓寶寶能更好地過渡到行走, 爸爸媽媽應該要事先做好哪些功課呢?

1、滿足嬰兒期對營養的需求:寶寶的生長發育, 需要有充足的營養作為保障, 因此, 要注意滿足寶寶對營養的需求, 食物要全面、均衡, 應多吃維生素及鈣磷含量豐富的食物, 如牛奶、雞蛋、肉類、新鮮蔬菜水果等, 以使兒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減少疾病的發生。 另外, 當寶寶長到2~3個月之後, 要多點帶寶寶到戶外去曬曬太陽, 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適量的鈣劑和魚肝油, 以使得寶寶的骨骼長得更加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