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怎麼辦 如何預防分離焦慮

兩歲多的女兒今年9月正式入園, 踏上了人生中一梯嶄新的臺階。 而這一個月, 她的好奇與困惑、依戀與憤怒、無奈與妥協, 複雜的心理情緒也讓作為人母的我翻開了人生新的篇章。 與其說女兒有分離焦慮, 不如說是我的病症。 這一個月的日子雖難熬, 但隨之而來的, 卻是女兒給我的諸多驚喜。 於是我釋然了, 人生是苦是甜, 終究要她自己去品嘗。 ”

離別情緒:抗拒

狠心把小淚人從身上“撕”下

獨自上學那天終於到來, 孩子們個個哭天搶地。 依媽本想悄悄走掉, 可老師說必須要跟她正式告別。 於是, 依媽蹲在依依身邊,

Advertisiment
告訴了她媽媽即將離開的“噩耗”。 依依立馬拉住媽媽的脖子, 哭成個小淚人。 之前老師講過, 家長安撫的時間不能太長。 於是, 依媽告訴依依, 下午會準時來接她回家, 便一把將她從身上“撕”了下來, 交給老師。 說完再見, 便頭也不回決絕離開。 “教室的門一關, 我的淚水就下來了。 那一天, 依依的哭聲一直縈繞在我耳邊。 打開幼稚園家長群, 發現媽媽爸爸們都一樣, 個個都說心慌得連工作都無法正常開展。 ”

因為還在幼稚園適應期, 下午3點半就可以接孩子回家。 ”還在上班的依媽請了個假, 掐著表去接孩子, 到了才發現幼稚園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龍。

依媽擠進幼稚園大門的時候, 裡面早已亂成一鍋粥, 孩子們的哭聲、家長的讚美聲此起彼伏,

Advertisiment
讓小小個的依依埋沒在人群裡, 她顯得有些懵了。 依媽一把抱住她, 她才瞬間開心成一朵花。 回到家後, 依媽必須再一次離開依依去上班。 “她起先很不情願, 但我答應她過一會兒就會回來時, 她還是撒手了。 我覺得這和我早上答應了一定去接她有很大關係, 答應了孩子的事情, 就一定要做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這其實就是對孩子誠信的培養。 ”

習慣情緒:焦慮

爸爸媽媽互相打氣堅定決心

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 依依和大部分同學都是哭著完成分離儀式的。

那段時間, 依媽和依爸有過多次分歧, “因為依依還沒有滿3歲, 本來應該明年再上幼稚園的, 我們一直都覺得把孩子送得太早, 生怕給她留下心理陰影。

Advertisiment
”讓依媽揪心的是, 依依上幼稚園後性情大變, “外婆從她出生就一手帶著她, 但她回家後居然不要外婆了, 只要看不到媽媽, 就崩潰大哭, 如果是在外面, 她還要發瘋似地哭著逃跑, 外婆在後面邊哭邊追, 心疼極了。 ”一家人都身心折磨, 繼續送還是放棄, 成為依媽和依爸每天的爭論主題。 每每誰送依依去上學感受了那種心痛, 誰就會動搖再送去的決心。 “幸好有老師的鼓勵, 在我們動搖的時候, 老師都會找我們交談, 就這樣, 我和她爸互相鼓勵, 互相打氣, 再加上後來依依時常帶回來的驚喜與變化, 讓我們最終堅定了決心。 ”

變化情緒:驚喜

孩子不僅有原則還懂講道理

依依說話較晚, 到現在還吐字不清, 但現在卻能背下多首兒歌,

Advertisiment
“有一天, 依依端來小板凳坐在我們面前, 兩隻手比劃著, 教我們唱了一首兒歌。 ”這一看就是幼稚園老師的模樣啊!依媽立馬在群裡詢問老師, 老師的回復更讓依媽驚喜, “老師說今天只教了一遍, 依依唱得全對, 記憶力太好了!”

上了幼稚園的依依, 逐漸變成一個能把握度且很有原則的小朋友。 “以前我們必須得順她的意, 得不到滿足, 她就撒潑, 講道理對她來說根本沒用。 ”依媽認為這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孩來說很正常, 也沒有太多嚴厲責備。 有一次, 依依玩超市門口的“搖搖”, 按以前來說, 她定是要玩上幾次死拉硬拖才肯走, “我對她說, 我們再玩最後一次就回家好不好?她大聲答好。 其實我就這麼隨口一說,

Advertisiment
心想到最後肯定又是拖走。 ”結果, “搖搖”的音樂聲一停, 依依便起身, 拉著媽媽回家了。 後來, 依媽開始留意, 不管任何事, 只要給她提前限定了次數, 那麼她便一定會遵守自己的諾言。 “以前晚上給她講故事哄睡, 她得一直要求你講下去, 口水都講幹了, 直到她睡著。 現在好了, 只要提前講好了條件, 哪怕故事再短, 她雖然會心有不甘, 但還是會給我道晚安然後翻身睡去。 ”

捨得情緒:開心

孩子的改變促使著家長改變

漸漸地, 依依好像開始喜歡上了幼稚園, 每天的上學路上, 悶悶不樂被快樂歌唱取代, 甚至在早上離開時, 依依還會著急地“趕走”媽媽。 “我的焦慮症還沒過呢, 每天上學時都想多陪她會兒, 她倒好, 拉著我的手把我推出教室讓我趕緊走, 真是哭笑不得。”

孩子身上的小小進步與改變,在父母心裡都會蕩起漣漪,那一步步的成長腳印,在家長心裡都踏得那麼鏗鏗有力。“以前對依依捨不得啊,不願意放手讓她獨立去做任何事,總覺得她只有在父母的懷抱中,才能安全與舒適。在鋼筋水泥的居住環境下,依依連一個同齡人朋友都沒有。依依上幼稚園,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體驗,她的改變也在促使我們家長的改變。”“其實,這一個月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次新的成長,父母再怎麼不舍,但愛就是一種放手。”依依媽媽感歎地說道。

孩子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我的女兒今年也剛剛入讀幼稚園,“分離焦慮症”是我在網上搜索最多的一組詞。有些時候,家長比孩子更焦慮,擔心她有沒有哭泣,擔心她吃不飽睡不好,更擔心她的心理是否會有不好的變化。直到有一天,孩子同學的家長在聽了完一番牢騷後說,“也許孩子心裡根本就不是你所想的那樣呢?你沒聽過有一種冷叫姥姥覺得你冷嗎?孩子的路要她自己去走,你不可能永遠陪著她。”是啊,看著女兒蹦躂著跑去幼稚園的背影,想到龍應台所說的,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如果一個孩子想活出他自己的模樣,這責任,必須得由他自己來負。正如我之前極力阻攔女兒接觸甜食,也不會告訴她那硬硬的“玻璃石頭”是甜的。可這一天終會到來,是苦是甜,這世界終究要向她敞開。

真是哭笑不得。”

孩子身上的小小進步與改變,在父母心裡都會蕩起漣漪,那一步步的成長腳印,在家長心裡都踏得那麼鏗鏗有力。“以前對依依捨不得啊,不願意放手讓她獨立去做任何事,總覺得她只有在父母的懷抱中,才能安全與舒適。在鋼筋水泥的居住環境下,依依連一個同齡人朋友都沒有。依依上幼稚園,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體驗,她的改變也在促使我們家長的改變。”“其實,這一個月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次新的成長,父母再怎麼不舍,但愛就是一種放手。”依依媽媽感歎地說道。

孩子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我的女兒今年也剛剛入讀幼稚園,“分離焦慮症”是我在網上搜索最多的一組詞。有些時候,家長比孩子更焦慮,擔心她有沒有哭泣,擔心她吃不飽睡不好,更擔心她的心理是否會有不好的變化。直到有一天,孩子同學的家長在聽了完一番牢騷後說,“也許孩子心裡根本就不是你所想的那樣呢?你沒聽過有一種冷叫姥姥覺得你冷嗎?孩子的路要她自己去走,你不可能永遠陪著她。”是啊,看著女兒蹦躂著跑去幼稚園的背影,想到龍應台所說的,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如果一個孩子想活出他自己的模樣,這責任,必須得由他自己來負。正如我之前極力阻攔女兒接觸甜食,也不會告訴她那硬硬的“玻璃石頭”是甜的。可這一天終會到來,是苦是甜,這世界終究要向她敞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