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幫寶寶把尿的四大步驟和技巧

把尿訓練趕早不如趕巧, 掌握寶寶排便的規律和時間, 是寶寶排便訓練成功的關鍵。

何時把尿?

專家認為, 最好在寶寶15個月後再進行把尿, 太早的刻意訓練會影響寶寶性格的發育。 當然, 如果寶寶在尿尿方面比較有規律, 也可以早些試試。

而西方兒科醫學界主流觀點則是:寶寶2歲, 再開始大小便訓練比較好。

把尿4大步驟

第一步:把尿姿勢。 最常用的姿勢與把屎姿勢基本相同, 大人雙腳分開端坐, 雙手兜住寶寶屁屁, 分開雙腿抱坐到大人的腿上。 寶寶的頭背自然依靠到大人的腹部。 口中可做一些引導“噓——噓,

Advertisiment
噓——噓”, 以便建立條件反射。

第二步:清潔屁股。 寶寶小便後, 可用柔紙巾幫助寶寶擦拭小屁股, 避免過度清洗造成天然皮脂的損傷。

第三步:表揚寶寶。 如果成功了, 一定要記得表揚寶寶。 別看寶寶小, 你眉飛色舞的表揚, 會讓他充滿信心, 喜歡上把尿這件事。

第四步:觀察小便。 小便也是顯示身體健康情況的測量計之一, 所以媽媽應仔細觀察寶寶小便的顏色、味道、量及次數。

把尿技巧與注意事項

1、發現要尿尿的信號

每個寶寶都有屬於自己的表情, 當寶寶有了尿意時, 常常會表現得跟一般時不一樣。

比如打激靈, 也就是俗話說的“打尿顫”, 寶寶忽然身體有輕微的顫抖, 或者雙腿不自覺地擺動, 一般就有尿意。 比如在睡夢中突然扭動身體,

Advertisiment
或嘰嘰咕咕時, 肯定是要小便了, 這時把他抱起來把一下, 肯定有收穫。 還有的寶寶在玩的時候, 突然雙眼凝視發起呆來, 肯定是在醞釀小便, 趕緊給按在尿盆上, 準確率超過80%。

另外, 一般的寶寶會在剛睡醒時和喝完奶15~20分鐘時, 最有尿意。

2、把尿貴在持之以恆

不管是把尿還是訓練寶寶坐尿盆, 最重點的一點是要持之以恆。 每天可以固定地給寶寶把幾次尿, 或者坐上幾分鐘尿盆。 目的是讓寶寶先接受這種尿尿的方式, 然後慢慢形成條件反射, 以後一擺好把尿姿式或者坐上尿盆就有了尿意。

另外, 一定要讓寶寶輕鬆愉快。 每次寶寶順利“完成任務”, 就要表揚他。 而如果尿濕褲子, 也不應該責駡他。

3、把尿時間不宜過長

Advertisiment

一般3~5分鐘即可, 如果寶寶沒有便意, 就過會兒再試。 長時間處於把尿姿勢, 會使寶寶產生排斥情緒, 適得其反。

分階段排尿訓練

1、1~1歲半以前:隨天性, 想尿就尿

此階段寶寶身心發育有限, 尿床和尿褲子無法避免。 隨孩子天性, 想尿就尿, 不必著急排尿訓練, 過早訓練可能造成寶寶心理負擔, 使親子間關係變緊張。

提示:沒有學會理解排便前, 家長看到他們尿濕或弄髒褲子, 應有意識地告訴他“寶寶尿了”, 以培養其理解能力。

2、1歲半~3歲:進行行為指導

此階段肌肉神經已有一定的發育, 開始能夠控制尿液的“存”與“放”, 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 此時應該有意識地開始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提示:3歲前的孩子尿床很正常, 可以採取措施儘量避免弄濕床鋪,

Advertisiment
但不能刻意要求他們不尿床。 如睡覺前不讓寶寶喝大量水或吃過多水果;夜裡固定把1~2次尿。

3、3歲後:慢慢克服尿床

每次把尿的時間從原來固定的時間點逐步往後延, 先半小時, 再1個小時、2個小時。 這樣能夠慢慢鍛煉寶寶膀胱的儲尿能力, 逐步改變, 直到天亮才會下床排尿為止。

提示:如果過了五六歲還是尿床, 就應去醫院檢查一下。

溫馨提醒:每個寶寶的訓練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 沒有必要去和其它寶寶進行比較。 訓練如果不順利的話, 也不要過於擔心, 只要方法得當, 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家長的態度很重要

寶寶大小便訓練應該符合寶寶身心發展規律, 不能只憑大人的主觀意志, 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讓寶寶按照自己的規律發展,

Advertisiment
你不能加速這個進程, 只能觀察和誘導。

讓寶寶自己決定是否需要排便, 你可以給他提醒和建議, 但決不能強迫。

用自然而豁達的態度對待寶寶不能自控大小便, 這是每一個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由階段, 更不要流露出厭惡的態度。

一旦發現寶寶有要大小便的表示, 一定要迅速做出反應, 不能拖延, 因為寶寶只能自我控制很短的時間。

每當寶寶能自己控制住大小便時, 應及時表揚, 讓他產生一種自豪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