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孩子解開心結,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放學剛接9歲的兒子回家, 班主任劉老師的電話就跟了過來。 “昊昊媽, 跟您溝通一件事情, 昊昊最近上課不舉手回答問題了, 課堂上也沒了以前的活躍勁兒。 不僅僅是我的課, 其他老師也反映了同樣的問題。 ”

“那孩子最近成績怎麼樣?下降了嗎?”一聽孩子有問題, 我是一個頭兩個大。

“目前看還沒有。 ”劉老師回答得很肯定, “你知道的, 在老師眼中, 昊昊一直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優等生, 我們擔心如果這樣持續下去, 學習肯定受影響……”

掛了電話, 心裡沉甸甸的, 像壓了秤砣。 唉!這可是小傢伙上學以來獲得的第一枚“黃牌”啊!

Advertisiment

兒子天真活潑, 為了讓他有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 我沒有給他報過多的輔導班, 而是尊重他的興趣與愛好, 適當地給予培養。 這種放手的教育, 激發了他對學習的渴望與熱情, 不僅喜歡讀各類文史書籍, 而且在英語、演講、寫作以及繪畫和棋類方面都非常出色。 這不, 英語比賽剛剛折桂, 徵文活動又捧回來個二等獎, 前不久學校搞校慶, 他又經過層層選拔成為學校唯一的男主持人……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 為何上課卻拒絕舉手呢?

晚上, 看兒子寫完作業整理書包, 我藉故送水果和他聊天, 交流一會兒後, 我切入正題:“兒子!說說你們課堂的趣事唄?老媽想……”話未過半, 那張興致勃勃紅撲撲的小臉立馬塗上了一層鍋底灰,

Advertisiment
“我現在上課已經不舉手啦!”“為啥?”我問。 “不為啥!反正每次舉手老師也不叫我回答問題, 我索性省了!”說完, 麻溜轉身, 撇開傻愣愣站在原地兒的我, 閃人了!

孩子上課不舉手是為了圖省事, 理由看似合理, 其實隱藏著自己的不滿與抵觸。 當然,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也沒錯, 光舉手卻從來不被叫, 這手舉得還有什麼勁?可站在老師的角度講, 班裡那麼多孩子, 一堂課也就45分鐘, 總有提問不到的時候。 如此, 轉來轉去, 問題還是出在敏感的寶貝兒子身上。 可這孩子雖然處處優秀, 自尊心卻也非常強, 尤其當下這種情況, 給他擺事實講道理, 極有可能適得其反。 想到之前和兒子的幾場“對決”, 皆是換位思考奏了效, 於是提著的心,

Advertisiment
稍稍有點緩和。

第二天放學, 遠遠望著昊昊張開雙臂跑過來, 我沒有像往常一樣滿臉歡喜地蹲下身子給他來個大大的擁抱, 而是淡然地伸出一隻手……“老媽!您今天有不開心的事麼?”昊昊不安地仰著小臉問。 “沒有!”我語氣淡然。 “那為什麼不肯和我擁抱呢?”我不答, 轉而問他:“這個世界上, 媽媽最愛的人是誰?”“當然是我了!”他呶起小嘴, 有了一絲驕傲。 “既然知道媽媽最愛的是你, 那抱不抱又有什麼關係呢?”“可是、可是……”昊昊的思維短了路, 很快就皺著眉頭耷拉下小腦袋。 看這小子沒了昨日的氣焰, 我急忙蹲下身子把他擁進懷裡, 輕聲道:“昊昊, 其實媽媽的擁抱和你上課舉手是一個道理!你想想, 老師為什麼要提問?其實是想看看有多少孩子真的弄懂了講課的內容。

Advertisiment
昊昊一直是一個勤奮又用心的學生, 老師知道一般的問題絕對難不倒你, 所以要把問題留給其他同學, 如果學習稍差一點的同學都把問題弄懂了, 那麼大多數同學就都掌握了!可是, 如果人人都像昊昊一樣, 知道答案也不舉手, 老師怎麼能知道同學們的接受情況呢……”話沒說完, 小傢伙臉上的笑意就濃烈起來。 “老媽, 我知道了!上課舉手是對老師講課的回應, 不被提問不能認為老師偏心或者不喜歡我!”想了想, 他又提高嗓門說:“就像老媽的愛, 光悶在心裡有什麼用, 關鍵時候還得要拿出實際行動!”見兒子豁然了悟, 我心裡頓時陽光燦爛起來。

很快, 我又接到了班主任老師的表揚電話, 並且, 因為孩子的出色表現,

Advertisiment
老師邀請我參與家委會活動。 我深深地感覺到, 加強與老師的溝通, 幫孩子解開心結, 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乃至有令人驚訝的跨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