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助寶寶驅走心裡的恐懼

成長中的孩子, 一定有害怕的時候, 他們驚恐的眼神, 哭泣的表情, 真的讓媽媽感覺很棘手。 他們一會兒讓媽媽陪他睡覺, 一會兒鑽進自己的小被窩, 一會兒還睜著眼睛、探出頭東張張西望望, 找找那個嚇唬自己的東西在哪呢。 孩子為什麼老是有害怕的東西, 為什麼天黑了就覺得不安全, 為什麼一打雷, 孩子也跟著哭呢?

——其實孩子害怕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故事一:陽臺上的大灰狼

高級銷售主管程培, 平日工作非常忙, 一個星期也就週末陪陪孩子, 平日裡請了保姆幫忙。 週末的晚上, 朋友帶著女兒來家做客,

Advertisiment
程培讓兒子去陽臺拿玩具給小朋友玩, 兒子右右哭鬧著不去拿, 程培很尷尬, 真不知怎麼像小朋友的媽媽解釋, 最後還是她親自去陽臺給孩子拿玩具。 等客人走了, 程培蹲下來問右右:“為什麼不給小朋友拿玩具?”右右哭著說:“陽臺上有大灰狼, 到晚上就要進來吃右右。 ”“這是誰告訴你的?”程培問兒子。 “是阿姨!”原來每天保姆在房間裡做晚飯時, 右右總是到陽臺上去玩, 保姆怕孩子出事, 就總嚇唬右右說陽臺上有大灰狼, 右右還真聽話了, 不去陽臺玩, 可每次只要到天一黑, 右右就不敢去陽臺。

為了不讓右右再感覺害怕, 程培就對著他說:“媽媽陪你去陽臺, 看看有沒有大灰狼, 抓住了一定懲罰它, 誰叫大灰狼老是嚇唬我們呢?”右右跟在媽媽的後面,

Advertisiment
可每次去陽臺都是燈光亮亮的, 什麼都沒有。 程培耐心地告訴兒子:“阿姨是不想讓右右一個人在陽臺上玩, 怕出危險, 陽臺上根本沒有什麼大灰狼。 大灰狼是呆在很遠很遠的山上的。 ”

心理指導:

成人用這樣的方式來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 是不正確的。 本來孩子心理並沒有什麼害怕的, 大人的嚇唬容易給孩子心理留下陰影。 用嚇唬的方式, 只能說大人的不負責任。 程培對保姆進行了指導, 告訴她以後教育孩子不能用這樣的方式, 這樣只能增加孩子更加模糊的意識和恐懼感。

故事二:小丑的面具

夢夢是個可愛的小姑娘, 一次小朋友的生日會上, 有個小朋友帶著小丑的面具, 把夢夢嚇哭了, 媽媽沒太在意。

Advertisiment
可是以後一有聚會, 夢夢都嚷嚷著不去。 這可急壞了夢夢的媽媽曉蕾。 曉蕾覺得是自己上次沒有過多注意孩子的表現, 把夢夢嚇著了。

的確, 戴面具的小丑對大人來說是滑稽可笑, 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碰到自己陌生的、怪模怪樣的東西, 總是有點受不了。 夢夢媽媽應該及時向孩子好好解釋, 幫助她克服心理恐懼。 如果不當回事, 夢夢很可能總是在恐懼中生活, 因為對小小的她來說, 真搞不懂這樣奇怪的東西具有什麼樣的功能。

曉蕾耐心地講給夢夢:“小朋友帶的是面具。 一點都不害怕。 ”媽媽還給夢夢買回一個孫悟空的面具, 讓她看看裡面什麼樣, 是什麼做成的, 並且讓孩子親自戴上面具照鏡子。 慢慢的夢夢能接受這樣的相處方式了,

Advertisiment
也知道戴面具的人是不可怕的。

心理指導:

孩子對自己不熟悉的環境和事物有恐懼感是非常正常的, 他們可能懼怕他們不曾感受到的東西, 這個時候如果對孩子置之不理, 那孩子心理就會受到傷害, 他們會一直被

這樣的恐懼驚嚇著。 解決的辦法, 就是讓他們明白前因後果, 幫助他們克服恐懼。

故事三:心中的魔鬼

5歲的齊齊, 只要一睡覺, 肯定是要鑽到爸爸媽媽的床上。 他總是嚷嚷著, 天黑了, 房間裡有怪物。 他的表現, 真是讓爸爸媽媽很煩, 因為孩子漸漸長大了, 媽媽希望鍛煉孩子獨立生活。 可是, 孩子總說害怕。 有一段時間, 齊齊鍛煉得能自己睡了, 可有一天齊齊被一陣雷聲震響, 他在隔壁房間大喊著:"媽媽,

Advertisiment
媽媽。 "

這實在太困擾齊齊媽媽了, 她去問了心理專家。 心理專家向齊齊的媽媽解釋說, 這個年齡的孩子充滿幻想, 他們開始把自己生活中遇到和瞭解的事情, 加以很大的誇張想像。 比如, 他們一定認為雷聲是怪物使的招數, 或者是哪個小朋友使得壞,因為他們具有豐富的幻想。 他們會把自己看到的動畫片、怪物、故事書中的魔鬼自然地想像到自己的生活中來。

對這個時期的孩子, 一定要進行非常細緻的、切合實際的教育。

於是, 媽媽給齊齊買了小手電筒, 讓他在晚間用它照明。 還給齊齊聽最動聽悅耳的音樂, 分散齊齊的注意力, 齊齊每次為了快點睡著, 就數數。 媽媽告訴齊齊, 現實的生活中沒有任何怪物和妖怪, 沒必要害怕,而且爸爸媽媽就睡在齊齊的隔壁。

他看得動畫片裡的奧特曼、怪獸,都是叔叔阿姨勾畫出來的形象,真實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至於雷聲,媽媽就買了一本有關自然科學的書,給齊齊講了講雷聲、閃電形成的原理,雖然正電、負電的他聽不太明白,但至少齊齊知道那不是怪物。

從此以後,齊齊漸漸變得膽大了,而且獨自在自己房間裡也能睡著了。

心理指導:

我們應該對幼小孩子的內心恐懼有所瞭解,這個時候他們的想像力極為豐富,這對他們早期智力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這時,孩子並沒有分清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他們會對現實的生活和故事中的生活分不清,所以要向他們給予最耐心的解釋,並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消除恐懼感。

貼心小貼士

·每逢孩子遇到比較可怕的事情時,我們總是不顧一切地挺身而出,孩子就會有依賴思想,他們想著反正有爸爸媽媽呢,他們會幫助我處理這樣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會變得比較脆弱。甚至無能為力,所以要瞭解他們恐懼的原因,幫助他們克服恐懼的心理。

2.告訴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恐懼的事情是正常的,媽媽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沒有必要害怕。如果孩子表現出恐懼,一定耐心幫他們解除,而不是聽之任之。

3.瞭解孩子豐富的幻想心理,幫助他們克服自己想像的恐懼。

4.用最實際的方式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以便讓他們不再恐懼,不再為恐懼的心情困擾。

5.不要故意嚇唬孩子,作為管理孩子的快速方式,這只讓孩子更加恐懼。(丹陽)
<>

沒必要害怕,而且爸爸媽媽就睡在齊齊的隔壁。

他看得動畫片裡的奧特曼、怪獸,都是叔叔阿姨勾畫出來的形象,真實的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至於雷聲,媽媽就買了一本有關自然科學的書,給齊齊講了講雷聲、閃電形成的原理,雖然正電、負電的他聽不太明白,但至少齊齊知道那不是怪物。

從此以後,齊齊漸漸變得膽大了,而且獨自在自己房間裡也能睡著了。

心理指導:

我們應該對幼小孩子的內心恐懼有所瞭解,這個時候他們的想像力極為豐富,這對他們早期智力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這時,孩子並沒有分清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他們會對現實的生活和故事中的生活分不清,所以要向他們給予最耐心的解釋,並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消除恐懼感。

貼心小貼士

·每逢孩子遇到比較可怕的事情時,我們總是不顧一切地挺身而出,孩子就會有依賴思想,他們想著反正有爸爸媽媽呢,他們會幫助我處理這樣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會變得比較脆弱。甚至無能為力,所以要瞭解他們恐懼的原因,幫助他們克服恐懼的心理。

2.告訴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恐懼的事情是正常的,媽媽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沒有必要害怕。如果孩子表現出恐懼,一定耐心幫他們解除,而不是聽之任之。

3.瞭解孩子豐富的幻想心理,幫助他們克服自己想像的恐懼。

4.用最實際的方式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以便讓他們不再恐懼,不再為恐懼的心情困擾。

5.不要故意嚇唬孩子,作為管理孩子的快速方式,這只讓孩子更加恐懼。(丹陽)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