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助寶寶培養自我約束能力

幫助寶寶培養自我約束能力

場景四:人來瘋

過年了, 家裡接二連三地有客人到訪拜年, 很是熱鬧, 也把可樂給高興壞了。 只要家裡人一多, 小傢伙就開始人來瘋。 可樂長得虎頭虎腦, 很討親戚朋友的喜愛, 大家也願意和他一起玩, 這更助長了他的瘋狂勁, 跑進跑出, 尖叫不斷, 實在有點受不了這孩子的“熱情”。

專家支招: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腦神經發育尚未完善, 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看到有客人來格外興奮造成, 另外一方面是為了引起大家的關注。 首先, 家裡來客人之前要和孩子事先溝通,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熟悉來客並熱情參與:來人是誰?你該怎麼稱呼?你會介紹自己嗎?客人喜歡怎樣的小朋友?其次, 巧妙轉移, 忽視“瘋”行為。 請孩子為客人用餐、喝茶準備物品, 讓孩子參與其中, 增加其成就感。 最後要尊重孩子, 不當客人面訓斥、指責、打罵孩子, 不管怎樣都用溫和的口氣提醒告知。

場景五:當街耍賴

偌大的一個超市, 玩具櫃檯永遠都是寶寶的最愛。 這不, 兩歲的念兒就盯上了一套新出的芭比娃娃。 可是同類的玩具家裡已經有很多, 甭管媽媽怎麼跟她解釋分析, 小念兒就是不依不饒, 要是再不答應買下, 肯定又得大哭大鬧了。 此情此景, 妥協也許就是小爸小媽們息事寧人的“法寶”。

專家支招:只要喜歡就可以擁有, 是寶寶的真實心態。

Advertisiment
但若是每次因哭鬧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玩具, 你的妥協才是致命的錯誤。 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告訴寶寶喜歡和擁有是兩回事, 並且堅持你的觀點, 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促使寶寶離開現場(例如:我們先到翻斗樂那裡想想再決定好嗎?), 下次出門活動前, 先來個約法三章, 給寶寶有個基本的心理暗示, 幫助寶寶培養自我約束能力。

場景六:小氣鬼

舅舅給小軍從美國捎回了一盒巧克力, 小傢伙可喜歡吃了, 整天抱著, 唯恐有人搶了他的美食。 正巧, 小軍的表妹甯甯來玩。 “小軍, 給甯甯妹妹吃一塊。 ”小軍看了看, 把手裡的盒子抱得更緊了。 “你不是很喜歡甯甯妹妹的嗎?”“不給!”如此斬釘截鐵的回答。

專家支招:分享的快樂是成人世界的理論,

Advertisiment
所以千萬不要強迫孩子立刻分享, 這樣會造成更嚴重的逆反心理。 作為家長你可以先示範給孩子看, 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與別人分享, 讓孩子感受氛圍。 其次若是小朋友要來玩, 則需事先溝通, 在孩子主動分享的時候, 立刻表揚和拍手, 借助他人來肯定和認同這種行為會更有助於孩子加深印象。 最後, 做個大方的父母, 不管在有客無客的時候都表現出你積極、大方的暗示和行為。

場景七:“街頭霸王”

魯魯是一個小霸王, 和小夥伴在一起玩的時候從來就不知道謙讓, 總是以自己的快樂為主。 好玩的玩具, 好吃的零食, 他總是先搶了來。 遇到不高興了, 甩頭一句:“我不跟你玩了!”然後“瀟灑”地走開了。

專家支招:自我為中心的孩子總以個人需要的滿足與否作為快樂的標準,

Advertisiment
通常回避與他人交往、不樂於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喜歡的物品等, 這些是學齡前的兒童社會性情感的發展處於萌芽期的表現。 這個階段如若沒有很好地調整將會造成孩子日後自私、霸道的行為產生, 所以我們需要:1. 消除獨佔欲望。 參與孩子的活動, 和孩子一起吃好吃的零食, 玩好玩的玩具。 2. 多用正面的語言鼓勵孩子的行為。 “你真大方!”“謝謝你把玩具讓給我玩”等。 3. 用同樣的方式回應孩子(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 你可以用他的口吻來回答), 幫助孩子逐步理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快樂法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