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幫助寶寶和同伴更好的交往

影響寶寶社交的因素

嘗試型:孩子試著和別人接觸, 使用一些讓別人注意的手段, 比如提出問題, 訴說自己的事情, 表達自己意見等。

強制型:孩子強行和別人交往, 如果同伴不答應, 他可能會以罵人、打人等暴力方式對待同伴。

逃避型:孩子害怕和別人接觸, 總躲避別人的注意。

嘗試型的孩子一般比較受人歡迎, 強制性的孩子是經常遭人拒絕的, 逃避型的孩子則容易被人忽視。 父母可通過觀察, 或者和孩子的老師交談, 看看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類型。 在幼稚園裡, 受歡迎的兒童往往贊同其他孩子的願望,

Advertisiment
主動和同伴分享玩具與食品, 樂於幫助同伴。

在學校裡, 受歡迎的兒童通常是學習成績好, 能夠聽取其他孩子的意見, 但又能提出自己見解的孩子。

幫助寶寶和同伴更好的交往

培養孩子遵從社交規則

被同伴拒絕的孩子, 很多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交往規則。 比如他在參與團體遊戲時, 不懂得"輪流"規則, 只想自己先玩夠了;小朋友們一起商量做哪項活動時, 他也不知道"協商"、"少數服從多數", 一味地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做。 為此, 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 不妨制訂明確的交往規則, 要求孩子遵從。 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在餐桌上, 不必每一次都把孩子愛吃的東西全留給他, 而是適當地分給其他家人, 然後告訴他:"好東西人人都喜歡,

Advertisiment
所以大家要公平地、輪流地享用, 不能夠一個人獨佔。 "久而久之, 孩子在與父母交往過程中習得的社交規則, 能被他逐漸內化形成鞏固的能力後, 再運用到和同伴的交往中。

教孩子具體的社交策略

父母可教孩子學習一些具體有效社交策略。 例如, 對於前文中提到的強制型和逃避型的孩子, 父母可以直接教他們學習社交策略。 比如當孩子想加入其他人的遊戲時, 可以教孩子友好地向人詢問:"我可以參加你們的遊戲嗎?""我想和你們一起玩, 可以嗎?"或者教孩子注意觀察其他小朋友。 當別的小朋友在遊戲過程種出現了麻煩, 如搬不動東西時, 可讓寶寶主動上前提供幫助。 如果其他小朋友表現得出色, 可教孩子不妨讚美他:"你做得真好!"如果孩子害羞,

Advertisiment
父母可鼓勵他先找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一起玩, 和一個人多接觸幾次, 再慢慢去和其他孩子接觸。 社交策略的學習, 對鼓勵膽怯型的孩子勇於交友句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

創造具體的情景鍛煉交往能力

父母還可以做的是創造一些具體活動, 吸引孩子們走到一起共同活動。 交往需要情景, 對孩子而言, 交往的最好前提是共同做某項彼此都感興趣的事情。 比如, 媽媽可以準備一些沙包, 教孩子們做丟沙包的遊戲, 或者在家中舉辦小小晚會, 邀請左鄰右舍的小朋友一起參加。 儘管孩子在幼稚園或在學校能夠獲得機會和同伴交往, 但父母還是不妨自己再創設一些活動, 觀察孩子與同伴交往的特徵如何,

Advertisiment
再有針對性地進行交往能力的培養。

引導孩子體察他人的情感變化

在同伴交往中, 對他人情緒的正確感受和積極反應是交往的基礎。 教孩子敏感地判別他人的情感變化, 是父母應當重視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可以通過看電視、遊戲等方式, 教孩子觀察人的各種情緒變化是如何通過臉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來表現的。 還應注意引導孩子學會思考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會造成什麼樣的情感變化。 可以多問問他:"如果你是別人, 這時你會怎麼想?是高興還是生氣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