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常見小兒大便7大異常情況

新生兒排泄是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的重要環節, 而通過對小兒糞便的觀察, 可以瞭解他\她目前的身體機能狀況。 請媽媽們細心留意以下搜集的常見小兒大便7大異常情況, 及時給孩子進行調養護理。

常見小兒大便7大異常情況

新生兒大便有以下異常情況時, 就要檢查餵養情況或請醫生診治:

1、蛋花湯樣大便:每天大便5~10次, 可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 一般無粘液, 表示消化不良, 多見於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兒。 如為母乳餵養則應繼續用母乳餵養, 一般不必改變餵養方式, 也不必減少奶量及次數, 多能自然恢復正常;如為混合或人工餵養,

Advertisiment
仍應繼續餵養, 但可適當調整飲食結構, 如奶粉餵養者可在配奶時適當多加一些水將奶稍配稀些, 對吃奶減少者可適當喂些含糖鹽水, 也可適當減少每次的餵奶量而增加餵奶次數。 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 則應請醫生診治。

2、綠色稀便:多在天氣變化著涼或吃了難以消化的食物後發生, 每天大便次數多為5~10次。

3、水樣便:多見於秋季和冬季, 多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 小兒大便次數多在每天10次以上, 呈水樣, 量較多。 由於小孩丟失水分多, 常常出現脫水表現如口唇乾燥、眼窩凹陷、眼淚少或無眼淚、小便少或無、皮膚彈性差等, 小兒還可出現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現, 應及早就診, 並應注意嬰兒用具如橡皮乳☆禁☆頭等的消毒。

Advertisiment

4、粘液或膿血便:多見於夏季等天氣較熱時, 多為細菌感染引起, 也應及早就診。

5、深棕色泡沫狀便:多見於人工餵養兒, 多由於食物中澱粉類或糖過多所致(如奶粉中加糖過多、過早添加米湯等穀類食物等), 通過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多能恢復正常。

6、油性大便:糞便呈淡黃色, 液狀, 量多, 象油一樣發亮, 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樣可以滑動, 這表示食物中脂肪過多, 多見於人工餵養兒, 需要調整飲食結構, 如適當增加糖分或暫時改服低脂奶等(注意, 低脂奶不能作為正常飲食長期吃)。

7、便秘:多見於人工餵養兒, 多為天熱、出汗多而飲水又過少所致。 小兒排大便困難, 大便很幹, 可呈顆粒狀, 往往幾天才大便一次,

Advertisiment
小兒還可出現腹脹、不安等表現。

小編總結:新生兒大便異常最好讓醫生幫助確診後及時治療, 尤其是當寶寶大便呈膿血便, 有高燒、嚴重脫水時, 一定要帶寶寶及時就醫。


(兼職編輯:Vicky)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