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寶寶看病前需做好什麼功課

現在越來越多的媽媽在帶寶寶就醫時, 會提供豐富的資訊供醫師參考。 可是也有不少媽媽在看診過程中總是無法說清楚。 孩子病了去醫院, 家長見了醫生, 應該說些什麼?

寶寶看病 媽媽事前做好功課

通常進入診室後, 醫師會向媽媽詢問寶寶的情況, 然後開始看寶寶的膚色、聽診, 看有無長疹子或發燒, 同時也會不斷和媽媽交流, 這時就是媽媽提供資訊的時候了。 一般來說, 這樣的過程會有5~8分鐘, 若媽媽能提供詳細的觀察記錄, 一定會對醫師的診斷大有幫助。 因此在就診前, 媽媽應該要做好功課,

Advertisiment
詳實記錄孩子的症狀, 而不是到診室一問三不知。

此外, 若醫師沒有說清楚孩子的病症及原因, 媽媽也應主動去問:可能患了什麼疾病、造成的原因、會開哪些藥物、分別針對哪些症狀、大約多久會好轉、多久仍沒好轉需回診, 及飲食、生活上該注意些什麼。 以上這些問題是就診必問的基本問題, 除了可幫助醫師瞭解疾病之外, 也能明白藥物的作用, 至於醫師安排其他檢查, 還要詢問醫師檢查的目的與風險等。

看病期間 7件事要說清楚

1.發病時間。 孩子發病時間的敘述很重要, 發病時間、間隔時間和惡化時間, 對區別多種疾病都有實際意義。

2.體溫變化。 如果就診前已在家測過體溫, 應說明是什麼時候測的, 共測過幾次, 最高多少,

Advertisiment
並要注意孩子發熱有無規律性、週期性以及手心、腳心、手背的溫度差別, 發燒時有無抽搐、身上有沒有出疹子等其他症狀。

3.身體狀況。 孩子發病時四肢活動是否自如, 頸項是否發硬;神志是否清楚, 有無煩躁不安、哭鬧、嗜睡、昏睡的現象;咳嗽劇烈程度, 有無哮鳴音, 有無痰, 痰的顏色和稀稠性狀等;嘔吐物是溢出來的, 還是噴射出來的等。 如果孩子是腹痛、腹瀉, 還要明確指出腹痛的準確部位, 疼痛的起始時間及持續時間等。

4.飲食增減情況。 許多病對孩子的飲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家長應向醫生說明飲食的增減情況, 間隔次數的變化以及孩子有無饑餓感、飽脹感、厭食、停食等, 並說明孩子有無吃不潔食物及喝生水、吃剩飯剩菜等經歷。

Advertisiment

5.大小便狀況。 如果孩子拉肚子, 要向醫生詳細描述大便的次數、量、性狀、性質、氣味等。

6.睡眠品質。 睡眠時間, 睡眠狀態, 是正常睡眠還是昏睡、搖叫不醒或是稍有動靜就不能入睡, 睡眠中有無驚叫、哭泣等。

7.患病史。 包括孩子的患病史及家庭成員的病史, 一一向醫生表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