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臨場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語言虐待”。

心理學家說, 語言虐待不如身體虐待容易引起注意, 因為看不見傷痕, 留不下證據, 然而它的傷害可能比身體虐待更加嚴重。

很多遭受“語言虐待”的人一直懷疑自己的痛不欲生是因為太脆弱。

因為比起受到身體虐待的人, 他們似乎沒有資格叫苦, 沒有資格抑鬱, 沒有資格生病。 但他們的痛苦是實實在在的, 每天生活在壓抑之中, 每天回家都戰戰兢兢。

沒有人覺得罵一罵子女是一種虐待, 而孩子也不會表達, 他們首先是哭泣, 之後就變成了麻木。 於是這種虐待就被慢慢合理化了。

Advertisiment

魯迅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

而更大的悲劇是, 有些無價的東西已經被毀滅了, 卻沒人看到。

很多父母就是典型的語言虐待的根源, 這種父母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 而用取笑、挖苦、打擊來取代一些正能量的說話方式。

小澈是好友的兒子, 在他六七歲的時候, 有次兩家人一起在外面餐廳吃飯, 他正在玩著有唐詩的小卡片, 女兒因為從小喜歡認字, 就從他手裡拿兩張讀了一下上面的唐詩。

小澈很驚喜的說:

“妹妹好厲害啊, 居然能全部讀出來呢!”

這時候小澈的媽媽說了一句話:

“你看妹妹才兩歲多就會看字讀唐詩, 你都上了一年級了, 這麼幾首唐詩要背一個星期, 太差勁了。

Advertisiment

話剛開頭我就想打斷, 但已經來不及了, 小澈眼裡的光芒暗淡了, 他怏怏不樂地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過一會又過來搶走了女兒手裡的卡片, 把她弄得大哭起來。

於是斥責聲又響了起來:“這麼不懂事, 給妹妹玩一下怎麼了!一點禮貌都沒有!”

小澈眼裡閃爍著委屈和憤怒的淚光, 倔強地喊:“卡片是我的!”

我知道, 他不是在乎這兩張小卡片, 是因為媽媽的話讓他受傷了, 但又沒辦法說出具體的感覺, 不知道如何發洩情緒, 只好做出攻擊妹妹的行為, 緩解自己的難堪和委屈。

我把他帶到門外問他:“媽媽這樣說讓你很不高興是嗎?”他不說話, 點點頭。

“媽媽這樣說不對, 小澈在阿姨心中是很棒的, 你也會很厲害的本領呀, 對不對?”

可三言兩語只能勉強安撫一下他的情緒,

Advertisiment
作用並不大, 自此之後也許因為心裡的隱隱抗拒, 小澈都沒有再來過我們家玩了。

這種情緒的虐待超越體罰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 焦慮、沒有自尊、沒有自信、具有攻擊性、對世界和任何人都是不信任的態度, 這是你想要的嗎?

一定不是。 遇到想要發脾氣的瞬間, 要怎麼辦才好?

1、20分鐘冷靜期

深呼吸5分鐘, 給自己20分鐘的冷靜期。 深呼吸, 給自己一個重新評估孩子錯誤的機會, 如果我們能控制在5分鐘之內不吼叫、20分鐘之後再來評估孩子的行為, 你會發現一切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有問題解決問題就好了, 為什麼要用最惡毒的語言去傷害和恐嚇我們的孩子呢?

2、一起討論情緒

和孩子一起討論情緒,

Advertisiment
把你的憤怒情緒告訴孩子。 憤怒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感覺了, 所有人都會有, 如果你憤怒了, 你可以和孩子談談你現在的感受, 同樣鼓勵你的孩子也和你多討論憤怒的情緒。 這能夠真的幫助你和孩子之間形成積極有效的健康關係。

媽媽現在有點生氣, 但是我們5分鐘之後再來討論這個問題可好?

3、處理問題堅定

冷靜不代表不處理問題, 問題要堅定的處理。

孩子會有行為不端, 不聽話, 嚴重的犯錯, 我們冷靜的處理不代表不處理, 用堅定的方式和他們交流, 告訴他們有些事情是不能容忍的。 在交流的過程中和孩子面對面的站著或者坐著, 而不是你站在高處, 孩子蹲著。

和孩子一起商討不能容忍的行為背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Advertisiment
而不是一味的指責、無休止的絮絮叨叨, 這沒有用。

都說浪子回頭,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誰還能不犯錯?平靜的處理孩子的行為, 但是不要去威脅孩子。 威脅和羞辱會讓孩子感覺到不安全, 每個父母在孩子的成長路上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説明孩子做出更好的選擇, 或者給他們更多的建議和幫助, 而不是恐嚇、侮辱和威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