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中耳炎有哪些症狀

兒童常見感冒後引起急性中耳炎, 長期鼻炎鼻竇炎以及腺樣體肥大也是急性中耳炎的好發原因。 絕大多數的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也是長期鼻炎鼻竇炎以及腺樣體肥大引起的。 慢性中耳炎常繼發於急性中耳炎, 外耳和鼓膜的外傷也可引起慢性中耳炎, 鼓膜置管後細菌經鼓膜通氣管進入中耳也會引起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疾病的症狀有哪些

急性中耳炎可有畏寒、發熱、倦怠及食欲減退等全身症狀, 小兒常伴有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鼓膜一旦穿孔, 體溫即逐漸下降, 全身症狀明顯減輕。

Advertisiment
耳痛是兒童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最常見表現, 常為耳深部痛, 逐漸加劇, 如搏動性跳痛或刺痛, 吞咽和咳嗽時耳痛加劇, 小兒多因此煩躁不安、夜不成眠。 鼓膜穿孔流膿後, 耳痛立即緩解。 耳漏發生在鼓膜穿孔後, 初期為血水樣, 後變為粘膿性。

聽力下降常為輕度, 多被劇烈耳痛所掩蓋。 體檢早期可見鼓膜鬆弛部充血, 錘骨柄及緊張部周邊可見放射狀擴張的血管。 繼而鼓膜彌漫性充血, 腫脹, 向外膨出, 正常標誌難以辨認, 鼓膜穿孔前, 局部出現小黃點。 開始時穿孔小, 不易看清, 有時可見鼓膜表面有閃爍搏動的亮點, 隨後穿孔增大, 膿液排出。 乳突部有壓痛, 聽力檢查小兒多不配合, 在較大兒童可以檢出傳導性耳聾。 血象檢查可以發現白細胞總數增多,

Advertisiment
中性粒細胞增加, 鼓膜穿孔後血象可趨正常。

慢性中耳炎表現為長期耳流膿、膿量可多可少, 有時可伴有出血, 有臭味。 鼓膜鬆弛部或緊張部穿孔, 有時可以觀察到鼓室內或外耳道肉芽或膽脂瘤上皮。 聽力檢查一般示不同程度的傳導性耳聾。

聽力減退是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見表現。 聽力下降常為輕度, 小兒對聲音反應不敏感, 多無自述聽力下降, 常因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成績下降而由家長領來就醫。 如單耳患病, 可長期不被察覺, 而在體檢時始被發現。 耳悶感和耳鳴也是本病常見臨床表現, 按捺耳屏可暫時減輕。

檢查發現鼓室負壓引起鬆弛部或全鼓膜內陷, 錘骨柄向後上移位, 錘骨短突外突;鼓室積液時鼓膜失去正常光澤,

Advertisiment
呈淡黃或琥珀色, 有時透過鼓膜可見到液平面。 音叉試驗及純音測聽顯示傳導性聾。 聽力損失程度不一, 重者可達40dBHL左右。 積液排出後聽力立即改善。 聲導抗對診斷有重要價值, 平坦型為滲出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線, 高負壓型顯示咽鼓管功能不良, 部分有鼓室積液。

對於兒童來說, 必須注意感冒時要觀察有無耳痛、流膿表現。 平日需注意兒童聽力表現, 看電視的聲音是否過響。 要積極處理鼻腔鼻咽病變, 兒童有夜眠打鼾表現需要去醫院檢查有無腺樣體肥大。

中耳炎症各個時期的主要症狀表現

典型的急性中耳炎可分四期, 各期的病變不同, 症狀和體征也不相同。

充血期。 中耳粘膜充血,

Advertisiment
由於粘膜充血腫脹, 常引起咽鼓管堵塞, 中耳腔內氣體被吸收後形成負壓。

滲出期。 中耳產生滲出物, 血漿、纖維蛋白、紅細胞及多形核白細胞滲出, 鼓室粘膜增厚, 纖毛脫落, 杯狀細胞增多。

化膿期。 中耳滲出液變為膿性, 鼓室壓力因中耳積膿而增高, 鼓膜受壓而貧血, 導致局部壞死潰破, 出現穿孔, 膿液外泄。

恢復期。 中耳的膿液經咽鼓管或鼓膜穿孔流出, 炎症逐漸消退, 粘膜恢復正常, 穿孔多可自然癒合。

慢性中耳炎多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遷延為慢性;或為急性壞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續。 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為一重要原因。 一般在急性炎症開始後6~8周, 中耳炎症仍然存在, 統稱為慢性。 按病理和臨床表現,

Advertisiment
本病可分為3型, 各型間一般無階段性聯繫。 但骨瘍型和膽脂瘤型可合併存在。

單純型。 最常見, 多因反復上呼吸道感染, 致病菌經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 又稱為咽鼓管鼓室型。 炎性病變主要位於鼓室粘膜層, 聽骨鏈多不受破壞。 主要病理變化為鼓室粘膜充血、增厚, 圓形細胞浸潤, 杯狀細胞及腺體分泌活躍。 耳流膿多為間歇性,膿液呈粘液性或粘膿性, 一般不臭。

骨瘍型。 又稱壞死型或肉芽型, 多由急性壞死性中耳炎遷延而來。 病變組織超出粘膜組織, 有不同程度的聽小骨壞死。 組織破壞較廣泛, 聽骨、鼓環、鼓竇及乳突小房均可發生出血、壞死。

臨床特點:持續耳漏, 漏出液較粘稠, 常有臭味, 可伴有出血。 耳鏡發現鼓膜穿孔可呈邊緣性、中央型或完全缺失。 可見鼓室內肉芽或息肉。純音測聽可呈傳導性或混合型耳聾,氣骨導差往往較大。顳骨CT掃描示上鼓室、鼓竇、及乳突內有軟組織影,伴有骨質破壞。

膽脂瘤型。並非真性腫瘤,是由於鼓膜、外耳道的覆層鱗狀上皮經穿孔向中耳腔生長堆積成團,其外層有纖維組織包裹而形成。內含脫落的壞死上皮、角化物和膽固醇結晶,故此得名。

臨床特點:長期耳流膿、膿量可多可少,有時可伴有出血,有特殊惡臭。但後天原發性膽汁瘤的早期可無耳流膿史。鼓膜鬆弛部或緊張部後上方有邊緣性穿孔,有時從穿孔處可見鼓室內有灰白色鱗屑狀或豆渣樣物,惡臭。少數病例可見外耳道後上骨壁缺損或塌陷,上鼓室外側壁向外膨隆。鬆弛部穿孔若被一層痂皮覆蓋、如不除去痂皮,可致漏診。

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在於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功能不良時,外界空氣不能進入中耳,中耳內原有氣體逐漸被粘膜吸收,腔內形成負壓。此時,中耳粘膜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內出現漏出液。如負壓不能得到解除,中耳粘膜杯狀細胞和腺體增加,分泌增多。至疾病恢復期,腺體逐漸退化,分泌物減少,粘膜逐漸恢復正常。

兒童是中耳炎發病的易感群體,所以一定要加強對孩子的照看,如果有異樣,應該立馬就醫。

可見鼓室內肉芽或息肉。純音測聽可呈傳導性或混合型耳聾,氣骨導差往往較大。顳骨CT掃描示上鼓室、鼓竇、及乳突內有軟組織影,伴有骨質破壞。

膽脂瘤型。並非真性腫瘤,是由於鼓膜、外耳道的覆層鱗狀上皮經穿孔向中耳腔生長堆積成團,其外層有纖維組織包裹而形成。內含脫落的壞死上皮、角化物和膽固醇結晶,故此得名。

臨床特點:長期耳流膿、膿量可多可少,有時可伴有出血,有特殊惡臭。但後天原發性膽汁瘤的早期可無耳流膿史。鼓膜鬆弛部或緊張部後上方有邊緣性穿孔,有時從穿孔處可見鼓室內有灰白色鱗屑狀或豆渣樣物,惡臭。少數病例可見外耳道後上骨壁缺損或塌陷,上鼓室外側壁向外膨隆。鬆弛部穿孔若被一層痂皮覆蓋、如不除去痂皮,可致漏診。

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在於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功能不良時,外界空氣不能進入中耳,中耳內原有氣體逐漸被粘膜吸收,腔內形成負壓。此時,中耳粘膜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內出現漏出液。如負壓不能得到解除,中耳粘膜杯狀細胞和腺體增加,分泌增多。至疾病恢復期,腺體逐漸退化,分泌物減少,粘膜逐漸恢復正常。

兒童是中耳炎發病的易感群體,所以一定要加強對孩子的照看,如果有異樣,應該立馬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