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預防接種的正常和異常反應

進行預防接種後的嬰幼兒有時會出現一些不適和反應, 一般來講都是正常反應因為生物製劑對人體來說是一種外來刺激, 疫苗的接種實際上是一次輕度感染, 因此有些製劑接種後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應。 局部反應一般在接種後12~24小時左右在接種部位發生紅腫和疼痛, 有時可以出現硬結等。 一般紅腫範圍比較小, 在2.5~5cm左右, 多數在48~72小時消退, 少數嬰幼兒可能會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嬰幼兒在接種卡介苗後2周左右局部紅腫、化膿、破潰、結痂, 2個月左右形成瘢痕。 少數嬰兒在接種麻疹疫苗5~7天有發熱和一過性皮疹。

Advertisiment
另外還有的嬰兒在接種後會出現全身反應。 全身反應表現為發熱, 體溫可以在37.5~39.2℃不等, 當體溫>38.5℃時應對症處理。 一般發熱持續1~2天左右。 有的嬰幼兒還可有面色不好、頭痛、煩躁和胃腸道反應如厭食、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目前應用的大多數製劑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都是輕微和短暫的, 不需要特殊處理, 經過適當休息, 多飲水、注意保暖, 第二天就可以恢復正常。 全身反應重者要到醫院就診, 防止繼發其他疾病。

小兒預防接種的異常反應可與正常反應同時或先後發生, 但只有少數嬰幼兒發生, 與疫苗種類和嬰幼兒體質有密切關係。 異常反應通常有以下幾類:①非特異性反應:包括有菌化膿和無菌性化膿;②精神性反應:包括暈針、癔病和急性心因性休克反應,

Advertisiment
這類反應多與精神因素、群體接種身體素質等有關;③變態反應:過敏性皮疹、過敏性紫癜、血管神經性水腫;④嚴重的過敏性休克。

異常反應的發生率雖然很低, 但還應該引起高度注意, 做好接種前後的健康教育, 避免異常反應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
  • 5回答

    早產兒預防接種疫苗是不是跟正常兒童有區別?

    是的,目前實施的預防接種的時間是針對足月寶寶制定的。因早產兒生長發育狀況明顯滯後于足月兒,特別是免疫系統,其T細胞和B細胞(均為免疫細胞)功能沒有足月兒成熟,以致某些疫苗接種後效果不理想。因此,早產... [詳細答案]

  • 1回答

    預防接種的反應及處理方法是什麼?

    你好。預防接種的不良反應大多在注射後的兩天內發生,包括注射部位發熱、終止、疼痛;胃腸道不適、噁心、泄瀉;全身發熱;關節腫痛;皮膚過敏等。如果症狀持續2-3天,應及時就醫。 [詳細答案]

  • 1回答

    哪些情況下寶寶是不宜預防接種的?

    你好。孩子如果有嚴重的心、肝、腎疾病和活動型結核病,那麼不宜接種。如果嚴重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也不宜接種。另外過敏體質的孩子,例如哮喘、蕁麻疹等症狀的孩子,也不宜接種。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小兒預防接種概念是什麼?

    你好。小兒預防接種,就是兒童疫苗接種。目前,預防接種的疫苗有一類苗和二類苗之分,一類苗由國家埋單免費提供給兒童,但接種注射費和注射器並不是每個地區都是免費的。二類疫苗如水痘、HIB、輪苗等等,都是有... [詳細答案]

  • 2回答

    寶寶預防接種的原理是什麼?

    疫苗就是通過人體接種疫苗,可以激起人體的一些抗體,當人體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人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抗體或效應淋巴細胞來清除這些病原菌。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