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腹瀉吃什麼_小兒腹瀉食療方

養生之道網導讀:

“拉肚子”是2歲以下嬰幼兒的臨床常見症狀, 可由飲食不當和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引起, 是以大便次數增多, 便下稀薄或水樣為特徵的。 那麼小兒腹瀉吃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小兒腹瀉吃什麼。

Advertisiment

中醫的飲食療法講究因人而異, 講究辨證, 不同證型的腹瀉可運用不同的飲食療法, 接著介紹是濕熱型的食療方法。 家長如何辨識濕熱腹瀉?

患兒瀉下的大便多呈黃色, 氣味比較穢臭, 多數小兒有發熱症狀, 伴有腹痛, 口唇幹, 要喝水, 看看肛門比較紅, 小便的次數少, 顏色發紅, 舌苔黃而膩。 對此, 可根據患兒的口味, 選擇下列一種飲食療法:

1、橘棗茶:紅棗10只、鮮橘皮10克(或幹橘皮3克)。 先將紅棗放在鐵鍋內炒焦, 然後與橘皮一起放入保溫杯內, 用沸水浸泡10分鐘, 飯後代茶飲, 一天分2次服。

2、馬齒莧粥:馬齒莧20克、粳米30克。 先將馬齒莧洗淨晾乾, 將粳米加入適量清水,

Advertisiment
煮成粥, 粥成加入馬齒莧, 煮沸食用。 也可酌加食鹽, 或白糖調味, 隨意食用。

3、赤小豆山藥粥:赤小豆15克、山藥15克、白糖少許。 將赤小豆洗淨, 山藥洗淨切成薄片, 赤小豆放入鍋內, 加清水適量, 用武火燒沸後, 轉用文火繼續煮至赤小豆半熟, 加山藥片、白糖繼續煮 至熟即成, 每天1次, 作早餐食用。

4、生薑粥:粳米50克, 生薑5片(約10克), 連須蔥數段, 米醋適量。 用砂鍋煮 米做粥, 生平媒搗爛與米同煮, 直鍋時放入蔥、醋, 趁熱食。

5、椒面粥:花椒15粒, 醋1毫升, 麵粉30克。 將花椒入醋泡24小時去椒留醋, 加入白麵揉勻, 再煮攪成粥煮開食之。

6、鯽魚炭散:將鯽魚燒成炭狀, 研末沖服。

小兒腹瀉病食療方

1、蘋果紅糖泥

原料:新鮮蘋果1個

調料:紅糖適量

製作方法:

Advertisiment

1、將蘋果削皮, 切片備用。

2、將蘋果片放在碗中, 隔水蒸至熟爛, 然後加入紅糖調拌成糊狀即可。

適宜人群:本品適宜6個月左右的腹瀉小兒食用。

溫馨提示:

將削皮的蘋果浸泡在涼開水裡, 可防止氧化, 保持蘋果清脆。

2、淮山藥粥

原料:大米50克、淮山藥細粉20克

製作方法:

1、大米洗淨, 浸泡30分鐘備用。

2、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燒開, 加入大米燒開, 再加入淮山藥細粉, 一起煮成粥即可。

溫馨提示:

1、此粥有健脾的功效, 適宜于小兒慢性腹瀉者食用。 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 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2、新鮮山藥切開始會有很多粘液, 不容易切, 用清水加少許醋清洗, 課減少粘液。

【傷食型】

表現腹脹、腹痛, 瀉前哭吵, 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塊, 食欲不好,

Advertisiment
有口臭。 多見於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患兒。

食療方炒米粥:取粳米50克, 放入鐵鍋中幹炒至有香味溢出時加水適量, 燒湯服。

蘋果湯:取蘋果一隻, 洗淨, 連皮

【脾虛型】

腹瀉久而不愈, 大便稀薄, 帶有白色奶塊, 食欲減退, 消瘦乏力。 多見秋季腹瀉後期或久瀉不愈者。

食療方山藥蛋黃粥:取山藥500克去皮搗碎, 加適量水, 先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煮10分鐘, 再調入雞蛋黃2只, 再煮3分鐘即可。 分數次食用。

八寶粥:取茯苓、太子參、白術、扁豆各10克, 加水煎湯, 去渣取汁, 加芡實、山藥、蓮肉、炒苡仁各10克, 糯米50克, 煮粥食用。

扁豆茯芩車榴湯:取扁豆30克, 茯苓50克, 車前子12克用布包, 石餾皮15克, 以上四味共入砂鍋, 加適量水, 煎湯服用。 切碎, 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鹽, 煎湯代茶飲。

Advertisiment
凡大於1歲的小兒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

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 色淡, 臭味少, 伴有腸鳴腹痛。 多見於秋季腹瀉的早期。

食療方薑茶飲:取生薑10克, 綠茶3克, 加水150毫升, 煮沸, 加紅糖少許, 飲用。

扁豆乾薑蘿蔔仔飲:取扁豆10克, 乾薑3克, 蘿蔔仔6克。 以上加水適量煎湯。 煎成後加紅糖少許, 再煎3分鐘, 取汁分數次飲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