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燒一小時監測一次體溫

發燒是小兒從出生后到16歲, 都很常見的現象。 正常小兒體溫在36℃-37℃之間, 當體溫在37℃-37.8℃之間是低燒, 37.8℃-38.5℃是中度發燒, 38.5℃以上叫高度發燒。

“百分之八九十的小兒發燒都是感染性疾病造成的, 常見的是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其他系統, 如皮膚、泌尿道系統都可引起發燒。 其他如風濕、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也會引起發燒, 但這部分占到的比例很少。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童笑梅指出, 許多家長一見寶寶發熱就手足無措, 要么立刻帶孩子往醫院跑, 要么要求醫生打點滴, 一次生病反復就醫,

Advertisiment
拿回家一大堆藥, 不知如何是好。

小兒的正常體溫存在個體差異, 特別是新生兒及嬰幼兒, 因為體溫中樞發育尚不完善, 極易受環境因素影響。 許多家長一看孩子發燒就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把寶寶的體溫降到正常。 童笑梅表示, 小兒發燒是機體自身對入侵的病毒或者細菌的一種防御反應。 此時, 小兒體內的免疫系統的各種抗體和白細胞活性增強, 使機體的防御能力增加。

“一些小兒體溫處在37.8℃以下的低度發熱時, 仍然照吃、照玩, 沒有明顯不舒服的癥狀, 這時家長不必用藥, 暫時觀察即可。 因為這種程度的發熱對機體有保護作用。 ”

童笑梅建議, 小兒發燒, 作為家長既不要過于緊張, 但也不要掉以輕心, 重要的是做好監護工作。

Advertisiment
首先要避免孩子體溫過高, 防止高熱對孩子的損害;同時, 不要急于把體溫降到正常, 體溫在38.5℃以下時, 通常不會對孩子造成損害。

退燒主要依靠物理降溫

“一旦感覺小孩體溫異常, 可用自己的頭碰碰他的頭, 感覺他會比你燙, 那就趕緊試表。 如果體溫燒起來了, 需要每隔1小時左右試表, 如果都是37度多, 就不用很擔心。 ”

童笑梅認為, 小兒發燒, 尤其是體溫超過38度多, 需要進行退熱處理, 作為家長主要依靠物理降溫法。

“新生兒發燒先要考慮感染, 但更多的是環境因素造成的, 比如說周圍溫度比較高, 家長又給他包得很緊, 或者由于吃奶少、入量不夠, 哭吵, 不顯性失水增加, 可發生脫水熱, 是比較常見的。 ”童笑梅說, “這時, 家長可以打開新生兒的包被,

Advertisiment
松開衣服, 通過散熱能夠使燒退下去。 ”她向家長具體介紹了三種物理降溫方法:

溫水洗浴:水溫在37℃左右, 通過刺激血管被動擴張, 促進熱的發散。 擦浴時用力要均勻, 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 以助散熱, 溫水擦浴后用大毛巾將寶寶包好。

酒精擦浴:1歲以上的孩子, 可使用酒精擦浴起到降溫的作用。 酒精的濃度一般以30%-50%濃度為宜, 溫度以32℃-35℃為宜。 用紗布或毛巾浸蘸酒精后, 有規律地擦拭。

頭部冷敷:將毛巾用涼水浸濕后或冰袋敷在寶寶前額部, 每5-10分鐘更換一次。

清淡飲食 多喝水

“發熱, 從理論上講, 肯定會引起維生素b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流失, 因為這些成分會隨著汗液排泄。 所以,

Advertisiment
小兒發燒期間, 飲食的護理十分重要。 ”

童笑梅建議, 家長可以讓孩子補充一些復合維生素, 如新鮮的蔬菜、水果, 同時多喝水, 保證出入量平衡。

飲食應以流質、半流質為主, 如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等。 發燒伴有出汗、腹瀉、嘔吐, 但癥狀較輕的, 可以稍微補充點淡鹽水。 癥狀較重者, 應暫時禁食, 以減輕胃腸道負擔。 孩子體溫下降, 食欲好轉時, 可改半流質飲食, 如藕粉、粥、雞蛋羹等, 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 少量多餐。

童笑梅提醒家長, 不宜讓孩子過量進食, 不宜給孩子吃海鮮或過咸、過油膩的菜肴, 以防引起過敏或刺激呼吸道, 加重癥狀。

退燒藥劑量適中

除了物理退燒, 藥物退燒也是常用的手段。 童笑梅介紹, 目前市場上的退燒藥,

Advertisiment
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類, 包括國外的幾家權威機構, 如美國兒科學會推薦的對乙酰氨基酚, 這類是比較安全的退燒制劑;第二類是布洛芬, 俗稱的小美林;還有一種退燒藥就是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服用后會有一些胃腸道反應, 偶可引發雷氏癥候群, 所以某些特定時期不能使用, 例如寶寶患水痘時。 對于兩歲以下的孩子, 還是推薦使用第一、第二類退燒藥。 ”

童笑梅提醒, 退燒藥的使用要注意藥物劑量, 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體重、年齡找一個適中的劑量, 一定要在安全的藥物劑量范圍使用。 用藥的方法盡量口服, 不能口服或者是比較緊急的情況下才用肌肉注射或者是靜脈注射。

“小兒的退燒藥盡量選擇甜味的顆粒沖成糖漿或者水劑, 避免吞咽藥片或膠囊,尤其是三四歲之前的孩子,吞咽和呼吸動作不是特別協調,容易出現嗆咳或誤吸現象。”

一小時監測一次體溫

“在臨床上,我們也碰到一些家長,孩子只是患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但每天都來,或者到不同的醫院就醫,上午看一個大夫,下午看一個大夫,晚上再看一個大夫,拿回家很多藥,但實際上沒有必要。因為在反復就醫的過程中,一方面增加交叉感染的機會,增加經濟和精神負擔,另外,有些藥成分可能有相同的成分,疊加使用會出現藥物過量。所以,給家長一個小建議,把家里現存的在保質期內的兒童藥品列一個清單,在醫生開藥時給她提供參考,避免重復開藥造成浪費和疊加用藥情況”。

童笑梅認為,一旦孩子發燒,家長應該根據醫生的醫囑,堅持讓孩子吃藥,退燒藥每隔四到六小時重復一次,同時,一個小時左右就監測一次體溫。有的孩子用了退燒藥,體溫退下去了,過一會兒又燒上去了,家長會覺得這退燒藥不管用。其實,這是炎癥反應還沒有被控制,所以還是要堅持,按照間隔時間,四到六個小時堅持用藥。

“我們現在發現很多病情的轉折都發生在72小時左右,72小時好轉了或者是惡化了,是個分水嶺。”童笑梅說,“如果72小時之內沒有出現新的癥狀,只是反反復復發燒,就堅持繼續給寶寶服藥。一旦孩子持續燒三天,而且狀況越來越差,有點迷迷糊糊的,或者伴有其他癥狀如嘔吐、腹瀉、咳嗽等癥狀,就應該再去醫院進行復查。”


避免吞咽藥片或膠囊,尤其是三四歲之前的孩子,吞咽和呼吸動作不是特別協調,容易出現嗆咳或誤吸現象。”

一小時監測一次體溫

“在臨床上,我們也碰到一些家長,孩子只是患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但每天都來,或者到不同的醫院就醫,上午看一個大夫,下午看一個大夫,晚上再看一個大夫,拿回家很多藥,但實際上沒有必要。因為在反復就醫的過程中,一方面增加交叉感染的機會,增加經濟和精神負擔,另外,有些藥成分可能有相同的成分,疊加使用會出現藥物過量。所以,給家長一個小建議,把家里現存的在保質期內的兒童藥品列一個清單,在醫生開藥時給她提供參考,避免重復開藥造成浪費和疊加用藥情況”。

童笑梅認為,一旦孩子發燒,家長應該根據醫生的醫囑,堅持讓孩子吃藥,退燒藥每隔四到六小時重復一次,同時,一個小時左右就監測一次體溫。有的孩子用了退燒藥,體溫退下去了,過一會兒又燒上去了,家長會覺得這退燒藥不管用。其實,這是炎癥反應還沒有被控制,所以還是要堅持,按照間隔時間,四到六個小時堅持用藥。

“我們現在發現很多病情的轉折都發生在72小時左右,72小時好轉了或者是惡化了,是個分水嶺。”童笑梅說,“如果72小時之內沒有出現新的癥狀,只是反反復復發燒,就堅持繼續給寶寶服藥。一旦孩子持續燒三天,而且狀況越來越差,有點迷迷糊糊的,或者伴有其他癥狀如嘔吐、腹瀉、咳嗽等癥狀,就應該再去醫院進行復查。”


相關用戶問答